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翅片式空气换热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散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它通过在普通的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基管可以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等。翅片也可以用钢带、不锈钢带、铜带或铝带等。
翅片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干燥系统中空气加热,是热风装置中的主要设备,散热器采用的热介质可以是蒸汽或热水,也可用导热油,蒸气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8Mpa,热空气的温度在150℃以下。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铝合金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该换热器包括翅片组以及至少一排贯穿设于翅片组中的多根铝合金散热管,还包括多个**铝连接管,每相邻两个铝合金散热管处于翅片组一侧的端部通过一个**铝连接管连通,铝合金散热管与**铝连接管的端部均为直管,**铝连接管套接于铝合金散热管的外周且通过铝铝焊料涂层熔化后焊接连接。
空调的换热器一般是等片距的,在制热的工作状态下作为蒸发器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在天气十分寒冷的地区,当室外换热器翅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且小于0℃时,风冷换热器表面会结霜。霜层不仅有碍于传热,而且使得空气在流过肋片管时的阻力增大,导致冷却器的传热系数值下降从而使风冷换热器的换热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果更好的翅片式空气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翅片式空气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若干翅片以及至少一组散热管组,所述散热管组包括入口段、中间段和出口段,所述散热管组包括穿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散热管以及设置于散热管的端部用于连接散热管的连接件,所述翅片位于所述入口段的外侧,且所述翅片的宽度大于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连接相邻加热管,可增加散热管内流体流动的长度,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翅片位于散热管组的入口段的外侧,可增大入口段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通过将翅片的宽度大于翅片之间的间距设置,可使散热管组的入口段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大于出口段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因入口段的温度高于出口段的温度,入口段的温度可更好的减少换热器外表面霜层的形成,减少霜对换热器影响,提高传热效率,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翅片呈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可减少翅片应力集中;其次,可增大翅片与外界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翅片的连接处呈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翅片连接处应力集中,通过弧状设置可增大换热器的表面积,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呈“U”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换热管的长度,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散热管的连接处设有边板,所述边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连接件与散热管连接处的密封性,更好的避免散热管中的流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板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增大了边板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其次,边板的侧边与壳体连接,其方向垂直于连接件与散热管相对滑动的方向,可更好的限制连接件与散热管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嵌入所述连接件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连接件与散热管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嵌于所述边板中且与所述散热管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板可用于固定连接件与散热管,减少连接件相对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口段的直径和所述出口段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中间段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小入口段和出口段的直径,可增大管道内流体的流速,提高入口段和出口段的换热系数,通过将中间段设置为较大的管径,可减少换热器的内部阻力,提高单位质量流量的换热系数,且降低了换热器的压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口段之间设有将所述入口段连通的输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输入管将物质集中输入,提高输送效率并节约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翅片的宽度大于翅片之间的间距设置,且翅片的宽度、相邻翅片的连接处均呈弧状设置,可使散热管组的入口段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大于出口段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因入口段的温度高于出口段的温度,入口段的温度可更好的减少换热器外表面霜层的形成,减少霜对换热器影响,提高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翅片式空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翅片式空气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散热管组;21、散热管;22、连接件;221、凸环;23、入口段;24、出口段;25、中间段;3、输入管;4、输出管;5、边板;51、卡槽;52、凹槽;6、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翅片式空气换热器,包括壳体1以及若干散热管组2。如图2和4所示,散热管组2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管21以及设置于散热管21端部用于连接散热管21的连接件22,连接件22呈“U”状设置,散热管21与连接件22接触处的内径等于散热管21的外径,使散热管21嵌入连接件22中,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管组2包括6根散热管21以及5个连接件22,散热管21与连接件22之间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如图2和3所示,散热管组2包括入口段23(与输入管3连接的散热管21)、出口段24(与输出管4连接的散热管21)以及设置于入口段23和出口段24之间用于连接入口段23和出口段24的中间段25。入口段23的直径和出口段24的直径均小于中间段25的直径。如图1和2所示,散热管组2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入口段23的输入管3和用于连通出口段24的输出管4。
如图1和4所示,连接件22与散热管21的连接处设有边板5,边板5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且设置于壳体1的端部,边板5与壳体1固定连接,可通过在边板5的侧板与壳体1中穿设螺栓进行固定,或是直接将边板5的侧边与壳体焊接。边板5与壳体1接触的侧边呈弧状设置,可引导风更好的与翅片6接触。连接件22上设有凸环221,边板5上设有卡槽51,凸环221嵌入卡槽51中。且边板5上设有供连接件22穿过的凹槽52。
安装过程如下:将连接件22套设于散热管21上,将其焊接固定;然后将边板5穿过散热管21并与壳体1固定。
如图1和3所示,壳体1的外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翅片6,翅片6呈弧状设置,且相邻翅片6的连接处也呈弧状设置,且翅片6宽度小于翅片6之间的间距。翅片6位于入口段23的外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