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蒸汽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无压力蒸汽换热器。
背景技术:
蒸汽换热装置形式多样,有盘管式(蛇形)换热器,也有板式换热器,等等。一般的讲,这些换热器都能使换热系统正常换热运行。例如,集中供热站供热系统的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就是依靠压力泵的抽吸作用使蒸汽换热,换热系统工作正常。然而,当蒸汽没有压力或者当换热水的温度已经达到七八十摄氏度的情况下,蒸汽就不能在压力泵的作用下正常换热运行,这时,蒸汽换热效果不好,蒸汽会从冷凝水出口喷出。影响蒸汽换热。不但浪费能源,而且还影响环境卫生。
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适用于无压蒸汽进行正常换热的装置,能有效地使蒸汽充分换热,使蒸汽热能都转为水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蒸汽换热装置,由两个同类形结构一换热器和二换热器,或由不相同结构形式的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和二换热器并立组合构成,在一换热器中,中隔板板面压制成沟槽结构形状,沟槽形面紧贴平板外壳,平板外壳上与沟槽相对应的部位设置一进气口和一冷凝水出口,沟槽形面的背面放置在凹形槽外壳内,凹形槽外壳壁上设置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 ;在相类似结构的二换热器中,只是在平板外壳上,在和一换热器的一冷凝水出口相对应的部位设置二进气口,该二进气口和一换热器的一冷凝水出口相连接,二换热器二冷凝水出口设置在外壳凹形槽下壁上,凹形槽外壳壁上还设置有二进水口和二出水口,二出水口和一换热器的一进水口相连接。在盘管式换热器和二换热器并立构成的蒸汽换热装置中,可以用盘管式换热器替代一换热器,在盘管式换热器中,盘蛇形换热管被平板外壳和凹槽形外壳所包覆,并密封在其中,外壳上设置有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一端进水口、另一端出水口,盘蛇形换热管的一端口和一端进水口相连接,盘蛇形换热管另一端口和另一端出水口相连接,一端进水口和二换热器二出水口相连接,冷凝水出口和二换热器二蒸汽进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蒸汽通过一换热器一次换热后,即使还有蒸汽余热,可以和冷凝水一起进到二换热器二次换热。二换热器盛水的凹槽形外壳的凹槽要比一换热器盛水的凹槽形外壳的凹槽大,盛水容量大于一换热器和盘蛇形换热管盛水容量,而且水温也大大低于一换热器的水温,通过二次换热,可使蒸汽得到充分的热交换,二冷凝水出口出来的应该都是冷凝水。二换热器中的水温也有逐渐达到七八十摄氏度的可能,如果是这样,可以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在水温不到七八十度时,就可以被温度控制器所控制,停止加热。蒸汽消失。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蒸汽热能,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
[0007]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换热器结构示意图a为一换热器的中隔板结构示意图b为一换热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换热器结构示意图c为二换热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d为二换热器的中隔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盘管式换热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换热器2. 二换热器3.中隔板4.平板外壳5.凹槽形外壳6. —蒸汽进口7. —冷凝水出口 8. —进水口 9. 一出水口 10. 二蒸汽进口 11. 二冷凝水出口12. 二进水口 13. 二出水口 14.盘管式换热器15.盘蛇形换热管16.蒸汽进口 17.冷凝水出口18. —端进水口 19.另一端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中,蒸汽换热装置是由一换热器(I)、二换热器(2)组合连接而成。一换热器
(I)的中隔板(3)板面制成沟槽形结构形状,并被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所包覆密封,外壳上设置有一蒸汽进口(6)、一冷凝水出口(7)、一进水口(8)、一出水口(9) ;二换热器⑵的中隔板(3)板面制成沟槽形结构形状,由平板外壳⑷和凹槽形外壳(5)包覆密封在其中,外壳上设置有二蒸汽进口(10)、二冷凝水出口(11)、凉水二进水口(12)、二出水口
(13)。一换热器(I)的一冷凝水出口(7)和二换热器(2)的二蒸汽进口(10)相连接,一换热器(I)的一进水口(8)和二换热器(2)的二出水口(13)相连接。通过这样的组合连接,蒸汽从一换热器的一蒸汽进口(6)进去,经过一次换热后,余热蒸汽由一冷凝水出口(7)经过二蒸汽进口(10)进入二换热器(2)中进行二次换热,冷凝水则从二冷凝水出口(11)排出。二换热器(2)中的凉水可以得到预热。当二换热器中的凉水预热后进入一换热器(I)中,就会很快被换热成热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热能,即时给人们提供热水。图2所示实施例中,一换热器(I)的中隔板(3)压制成一种沟槽形结构,外壳用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包覆并密封。与沟槽相对的平板外壳(4)上设置一蒸汽进口
(6)和一冷凝水出口(7),凹槽形外壳(5)上设置有一进水口(8)和一出水口(9)。根据设计要求,也可以把一冷凝水出口(7)设置在凹槽形外壳(5)下壁上。图3所示实施例中,二换热器(2)的中隔板(3)压制成另一种形式的沟槽形结构形状,用平板外壳⑷和凹槽形外壳(5)包覆,并密封。根据设计要求,与沟槽相对的平板外壳(4)的下边部相应部位设置二蒸汽进口(10),下边部的另一部位则设置二冷凝水出口
(II)。图4所示实施例中,换热器也可以制成盘管式换热器(14),盘蛇形换热管(15)被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包覆,密封在其中,在外壳壁上设置蒸汽进口(16)和冷凝水出口(17)、一端进水口(18)、另一端出水口(19)。盘蛇形换热管(15)两端口中,一端口连接外壳壁上的一端进水口(18),另一端口连接外壳壁上的另一端出水口(19)。盘管式换热器(14)和一换热器(I)可以互相替换使用,只要把冷凝水出口(17)和二换热器(2)的二蒸汽进口(10)相连接,一端进水口(18)和二换热器的二出水口(13)相连接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换热装置,由两个同类型结构换热器并立组合构成,其特征在于两换热器的中隔板(3)板面制成沟槽形结构形状,中隔板(3)被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包覆,并密封在其中,在一换热器(I)的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上设置有和沟槽形结构相对应的一蒸汽进口(6)、一冷凝水出口(7)、一进水口(8)、一出水口(9),在二换热器(2)的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上设置二蒸汽进口(10)、二冷凝水出口(11)、二进水口(12)、二出水口(13),二蒸汽进口(10)和一冷凝水出口(7)相连接,二出水口(13)和一进水口⑶相连接。
2.一种蒸汽换热装置,由两个不同结构的盘管式换热器(14)和二换热器(2)并立组合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盘管式换热器(14)中,盘蛇形换热管(15)被平板外壳(4)和凹槽形外壳(5)所包覆,并密封在其中,平板外壳⑷和凹槽形外壳(5)上设置有蒸汽进口(16)、冷凝水出口(17)、和换热管(15) —端口相连接的进水口(18)、和换热管(15)另一端口相连接的出水口(19) ;二换热器(2)的中隔板(3)板面制成沟槽形结构形状,中隔板(3)被平板外壳⑷和凹槽形外壳(5)包覆,并密封在其中,在二换热器⑵的平板外壳⑷和凹槽形外壳(5)上设置二蒸汽进口(10)、二冷凝水出口(11)、二进水口(12)、二出水口(13),冷凝水出口(17)和二换热器(2)的二蒸汽进口(10)相连接,一端进水口(18)和二换热器(2)的二出水口 (1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换热器(2)盛水的凹槽形外壳(5)的凹槽大于一换热器(I)盛水的凹槽形外壳(5)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换热装置,是将两个相同结构的换热器或者将两个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并立组合构成,一换热器的进水口和二换热器的出水口相连接,一换热器的冷凝水出口和二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接。该技术方案能使蒸汽得到两次充分换热,解决了蒸汽换热不充分,从冷凝水出口喷汽水的问题。该换热器可以广泛应用在蒸汽转换热水的取暖供热系统中。它的有益效果,可以把凉水预热,使蒸气得到两次充分换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文档编号F28D7/04GKSQ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陆炳照, 陆昕, 陆明 申请人:陆炳照, 陆昕, 陆明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