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介质环境:浮头式换热器壳程介质为含有丙烯腈、乙腈、HCN(0.6%wt)及其他有机物。
内连接螺栓材料:35CrMoA(GB/T 3077)。
断裂特征:螺栓中部无螺纹部位,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
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螺栓材料成分符合标准要求。
金相分析:分析表明,螺栓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为35CrMoA调质处理后的正常组织。
硬度检测:螺栓材料表面硬度符合标准要求(300~350HB)。
能谱分析:断口富集了大量的C、N、O、Fe元素和微量的K、Na,(N主要来源于HCN)
。
结论:
1、螺栓材料本身是合格的,符合材料标准要求。
2、但根据GB/T 《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在“氢氰酸致氢应力开裂”一节中的建议(见下面的截图),该设备内连接螺栓选用35CrMoA并不合适。
案例一更详细的内容见文献:陈维, 侯宝成, 武法光. 丙烯腈生产中浮头式换热器螺栓断裂失效分析[J]. 腐蚀与防护, 2020, 41(8).
案例二
介质环境:浮头式换热器壳程介质为含有H2S和CO2的急冷水。
内连接螺栓材料:1Cr18Ni9(即GB/T 1220中的S)。
断裂特征:螺栓中部光滑部分出现断裂,呈脆性断裂特征
。
化学成分:
分析发现,螺栓中Cr实测含量偏低,低于标准GB/T 1220下限值。
金相分析:
分析发现,晶界有大量碳化物析出,螺栓芯部还可见大量聚集态析出相,材料出现了敏化。
(固溶处理温度偏低、时间偏短,碳化物未充分溶解所致)
硬度检测:
螺栓边缘起裂部位硬度*高,芯部硬度值也较高。
螺栓的整体硬度值明显高于奥氏体不锈钢规定值。
结论:
1、螺栓断裂的原因为晶间应力腐蚀开裂。
2、材料中Cr含量偏低,组织发生敏化以及高硬度,导致螺栓抗应力腐蚀能力下降。
3、在介质中H2S(这个)、CO2(形成碳酸,降低pH,促进螺栓阴极析氢)的联合作用下,及在安装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螺栓发生沿晶应力腐蚀开裂。
案例二更详细的内容见文献:姜勇, 葛志强, 陈佳栋. 浮头式换热器连接螺栓失效分析[J]. 2015, 36(7).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