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
列管换热器以冷却某炼厂煤油产品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
学院名称
年
月
日
一、设计任务书
1.1设计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训练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使用经验数据进行估算和处理数据。
?培养运用工程语言(如简洁文字,清晰的图表,正确的计算)来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④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其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主要内容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进行冷却,要求设计一列管换热器以冷却某炼厂煤油产品。
?生产能力:7500kg/h煤油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卧式)
?操作条件
煤油:入口温度:110℃,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60℃。
允许压降:不大于Pa。
工作日为300天/年,24h连续运行。
煤油定性温度(75℃)下的物性参数:
密度800kg/m3,粘度8.75×Pa·s,比热容2.22kJ/kg·℃?导热系数0.15W/m·℃
水定性温度(42.5℃)下的物性参数:
密度992kg/m3,粘度6.32×Pa·s,比热容4.174kJ/kg·℃,导热系0.634W/m·℃
④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设计方案简介
2.1换热器概述
在化工、石油、能源、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列管式换热器是*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2.2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能,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固定板式换热器:
结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多,比较紧凑,使壳侧清洗困难。当管子与壳体壁温相差大于50°C时,应在壳体上设置温差补偿--膨胀节,依靠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以减少温差应力。但是当壳体与管子的温差大于60°C及壳程压力超过6×105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U型管式换热器:
其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管板。换热管为U形,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密封面少,运行可靠,造价较低,管间清洗较方便。但是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低;管束*内层管间距较大,壳程易短路;内层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一般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以及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
?浮头式换热器:
当换热管与壳体有温差存在时,壳体与换热管膨胀,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内与管间的清洗均方便。但是由于结构复杂、笨重,造价较高,适用于壳体与管束间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2.3设计方案拟定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冷热流体的温度,来选择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再根据冷热流体的性质,判断其是否容易结垢,来选择管程走什么,壳程走什么。本设计中选择使循环工业硬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任务书中已知冷热流体的物性数据,有比热容,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计算出总传热系数,再计算传热面积。根据管径,管内流速确定传热管数,算出传热管程,传热管总根数等。然后校正传热温差及壳程数,确定传热管排列方式和分程方法。
④根据设计步骤,计算出壳体内径,选择折流板,确定板间距,折流板数等;接着再对换热器的热量,官称对流传热系数,传热系数,传热面积进行核算,再算出面积裕度;
⑤*后,对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行计算
三、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3.1热量设计
3.1.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下:
?煤油:入口温度:110℃,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60℃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自来水进行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 估计所需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需考虑热膨胀的影响,相应地进行热膨胀的补偿,故而初步确定选用带有膨胀节的管板式换热器。
3.1.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已知两流体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两流体分别为煤油和自来水。与煤油相比,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考虑到散热降温方面的因素,应使循环自来水走管程,而使煤油走壳程。选用Φ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1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