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分:2 学分
主讲教师:魏琪
**教材:史美中, 王中铮编,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6.11
教学目的:《换热技术与设备》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初步掌握翅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以及制冷装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方法。对换热强化技术、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有所了解,并具备一定的换热器设计能力。
**章概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1-1研究换热器的重要性
1-2 分类及基本结构
1-3 换热器设计计算的内容
教学要求:熟悉换热器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研究换热器?
2、换热器主要有哪些类型和结构?
3、换热器设计计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章 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原理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2-1 热计算概念
2-2 平均温差
2-3 传热有效度的计算
2-4 换热器热计算的方法
2-5 流体流动方式的选择
教学要求:掌握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为后面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的热计算打好基础。
思考题:
1、什么叫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什么叫校核计算?
2、换热器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换热器的校核计算时,为什么使用传热单元数法较为方便?
第三章 管壳式换热器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3-1 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
3-2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计算
3-3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3-4 管壳式换热器的流动阻力计算
3-5 管壳式换热器的合理设计
3-6 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
3-7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程序
教学要求:熟悉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标准与结构,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思考题:
1、管壳式换热器有哪些类型与结构?
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四章 板式换热器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4-1 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4-2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4-3 板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熟悉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思考题:
1、板式换热器有哪些特点?
2、板式换热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五章 板翅式换热器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5-1 板翅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5-2 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5-3 板翅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熟悉板翅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思考题:
1、板翅式换热器有哪些特点?
2、板翅式换热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六章 翅片管式换热器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6-1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6-2 翅片管的类型和选择
6-3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与阻力计算
6-4 空冷器的设计
教学要求:熟悉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工作原理与结构,掌握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思考题:
1、翅片管有哪些类型与结构?
2、翅片管式换热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翅片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七章 热管式换热器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7-1 热管的组成与工作特性
7-2 热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7-3 热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7-4 热管式换热器的热管工作安全性校验
教学要求:熟悉热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掌握热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思考题:
1、热管传热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2、热管式换热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热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八章 冷凝器
课时:2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8-1 冷凝器的型式选择
8-2 冷凝器设计中参数选择
8-3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教学要求:熟悉冷凝器的型式,掌握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思考题:
1、如何选择冷凝器的型式?
2、冷凝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九章 蒸发器
课时:2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9-1 蒸发器的作用和工作过程、分类和构造
9-2 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换热
9-3 蒸发器的设计与计算
教学要求:熟悉蒸发器的作用和工作过程、分类和构造,掌握蒸发器的设计与计算。
思考题:
1、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换热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2、蒸发器传热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
3、在进行蒸发器的设计计算时,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参考书目
1. 秦叔经, 叶文邦等编, 换热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 钱颂文主编,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 钱颂文. [等]编著, 换热器管束流体力学与传热,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2
4. 朱聘冠编著, 换热器原理及计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5. (德) 施林德尔主编, 换热器设计手册 (共四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
6. 陆煜, 程林编著, 传热原理与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7. 杨世铭, 陶文铨编著, 传热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8. 顾维藻等著, 强化传热,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8
9. 阎皓峰, 甘永平编著, 新型换热器与传热强化 (节能技术丛书),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1
10. 林宗虎著, 强化传热及其工程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11. 钱颂文 . [等] 编著, 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2. 过增元,黄素逸等著, 场协同原理与强化传热新技术,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执笔人:魏琪
__2005___年__11__月_15_日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