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是指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车辆上应用广泛。每辆汽车至少会安装有一件散热器;绝大部分轿车和客车都会安装空调装置;满足欧Ⅱ排放法规的增压柴油机都装有一件机油冷却器,采用自动变速箱的汽车则必须安装一个机油冷却器;重型载重车、大型客车、部分中轻型客车和载重车中,为了排放达标都安装了中冷器。
汽车上使用的热交换器品种较多,有散热器(俗称水箱)、中冷器、机油冷却器、空调冷凝器和蒸发器、暖风散热器、尾气再循环系统(EGR)冷却器、液压油冷却器等,它们在汽车上分别属于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和液压系统。图表1:汽车上各系统使用热交换器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图表2: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1、行业技术活跃程度分析
(1)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
1996-2011年,我国热交换器的专利申请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走势。2010年,我国热交换器专利申请数量为394个;2011年,专利申请数为498个;2012年,我国热交换器专利申请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为402个;截至2013年7月,我国热交换器的专利申请数量为112个。图表3:1996-2013年热交换器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2)专利公开数量变化情况
1996-2013年,我国热交换器的专利公开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0年,我国热交换器专利公开数量为429个;2011年,专利公开数上升为490个;2012年,我国热交换器专利公开数量为480个;截至2013年7月,我国热交换器的专利公开数量为505个。图表4:1996-2013年热交换器相关专利公开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2、行业技术**企业分析
从我国热交换器专利技术申请人构成来看,株式会社电装申请的专利*多,达到86个;贝洱两合公司排名第二,其专利技术为84个;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排在第三位,其专利技术为79个。图表5:热交换器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单位:个) 申请人专利数量(个) 株式会社电装86 贝洱两合公司8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7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7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6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62 LG电子株式会社5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53 三电有限公司45 开利公司40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3、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从我国热交换器专利技术构成来看,F28F专利*多,达到1325个;F28D排名第二,其专利数量为1042个。注:该专利技术代码参照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图表6:热交换器技术分类构成(单位:个) 技术专利数量(个) F28F1325 F28D1042 F25B356 F24F242 F24H180 B23K85 B21D84 23-0382 C22C76 H05K66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热交换器的上游行业主要为不锈钢、铜、铝等原材料行业。原材料的价格和性能对热交换器的质量、制造成本、产品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热交换器的下游行业主要为发动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下游行业的市场状况、增长速度、产品价格等对热交换器行业影响较大,关联度高。图表7:汽车热交换器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7%,汽车热交换器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3%,基本保持了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同步增长。"十一五"以来,热交换器行业延续了"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势头,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2009年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力推动了热交换器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换热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北京、吉林、辽宁和山东等地区,这几个地区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图表8:中国换热器产业区域分布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德国贝洱
美国摩汀
日本东洋
日本电装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扬州水箱有限公司
山东厚丰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重庆长江电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
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青岛东洋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的上游主要是铝材、铜材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以上述原材料制造的毛坯件或零配件的供应商,因此,原材料、毛坯件或零配件的质量、采购价格、供货及时性对汽车热交换器的质量、制造成本、生产和交货及时性有较大的影响。
上游的铝材、铜材等原材料供货商一般都是大型的工业原材料企业,相比之下,零配件制造商议价能力较弱。但是铜铝等有色金属原材料作为标准的期货交割品种,质量较为稳定,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高。
汽车热交换器的下游行业主要是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制造商,以及发动机等其他整车制造商。汽车热交换器行业的发展与下游汽车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汽车行业的市场状况、增长速度、产品价格等对热交换器行业的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热交换器行业的发展。同时汽车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下游整车行业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也转而压缩零部件行业的利润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对高效节能、高温高压的换热器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在无法开发出可持续再生、低污染、高效率的新能源的情况下,换热器的使用和推广成了整个社会的潮流所趋。退一步说,即使新能源得以开发,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换热器作为目前国内少有的节能减排产品之一,将维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变,因此其可替代性较小。
国外跨国公司日益调整策略,抓紧以投资、合资、收购或兼并等有效方式**进入中国,直接间接地进入国内汽车热交换器领域;国内企业也正想方设法介入汽车热交换器行业;加上公司以前倚重的产品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此消彼长市场竞争将越演越烈。
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我国汽车热交换器行业总体的竞争态势仍然表现为汽车集团的热交换器生产企业与专业性热交换器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属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属于东风汽车集团)等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都能从集团内部获得部分稳定的订单。另一部分企业,如山东厚丰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等散热器专业生产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技术实力、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