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钰婷物资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510-85188012
邮箱:491866689@qq.com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振兴路8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板式换热器基本概述
点击次数:43 更新时间:2024-03-16

  板式换热器基本概述

  目录

  **章钎焊式板式换热器. 1

  1.1工作原理 . 1

  1.1.1结构 . 1 1.1.2介质流动方式 . 1 1.2特点 . 2 1.3结构组成 . 2

  1.3.1设计参数 . 2 1.3.2设计灵活 . 3

  第二章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3

  2.1特点: . 3 2.2结构组成 . 4 2.3设计参数 . 4 第三章 关键技术. 4

  3.1板片设计 . 4

  3.1.1流体分配设计 . 4 3.1.2面接触设计 . 5 3.1.3不同的通道设计 . 5 3.1.4定位 . 5 3.1.5材质 . 6 3.2胶垫设计 . 6

  3.2.1卡扣设计 . 6 3.2.3截面设计 . 6 3.2.4泄漏腔 . 6 3.2.5双重密封 . 7 3.2.6材质 . 7

  **章钎焊式板式换热器

  钎焊式板式换热器在继承了以往密封圈型板式热交换器高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简洁的结构组成,大幅度消减了部件数量,实现了精致小巧、安全可靠、经济性能高的特点。

  钎焊式板式换热器以铜/镍作为焊接材料,在真空加热炉内将各部件(如传热板、框架等)一体化焊接而成,实现结构尺寸的紧凑性。因此,它的焊接结构具有高度的密封性,也能够适用于氨、氟等介质的换热处理。

  1.1工作原理 1.1.1结构

  钎焊式板式换热器是由冲压成型的凹凸有致的不锈钢板片组成。两相邻板片之间形成网状通道,供介质在其中均匀分布、螺旋前进。而且,两板片呈180。正反组合,这样两板片之间的凹凸脊线形成交错的接触点,各接触点以真空焊接而成。

  1.1.2介质流动方式

  介质从接口流入,在组合成的板片组间冷热交错流动,即板片的一侧是冷源另一侧是热源。这样使得冷热流体在换热器中充分进行热交换,将效率发挥到**。

  1

  1.2特点

  结构简单,易安装:

  使用板片厚度小、传热系数高,换热效率大于80%,滞液量少。 体积小、重量轻,节约运输成本:

  总量仅相当于管壳式换热器的20%-30%。 可承受高温高压:

  温度极限可达250℃,压力可达45bar。

  节能、用水量少:

  在相同的工作情况下,用水量只需要相当于管壳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

  污垢系数低:

  湍流效果好,降低了污垢系数,从而减少清洗次数,节约维修成本。 不生锈、耐腐蚀:

  使用如316L、304等不锈钢的板片,可以降低腐蚀问题。 外形美观、性能高

  1.3结构组成

  钎焊式板式换热器由接口、前端板、中间板片、后端板构成,中间各板片焊接。

  1.3.1设计参数

  2

  1.3.2设计灵活

  流体在板片间的流动顺序可以根据用户使用工况进行单流程或多流程的灵活组合。

  第二章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模块化设计、维修成本低、保养方便:模块化设计,后期维修方便,如有损坏可更换单个模块,更经济。而且,在清理污垢时,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可以很容易的打开。而且,用于表面清洁的清洁剂,可以是高压水(特殊工作环境中可用酸液进行清洗)。

  3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是高效的间壁式换热设备,由若干金属波纹板片交替排列,通过橡胶质的密封垫片形成冷热通道,实现全逆流换热。

  2.1特点:

  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紧凑,整体尺寸较小,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可节约50%-80%的空间。 节能、高效:

  相同的工作条件,需要的冷却介质更少。所以,工况相同时,需要的推动功更少。 板片材质多样化:

  可根据用户介质的酸碱性选择相应材质的板片,以满足用户产品的使用寿命。

  2.2结构组成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由接头、前端板、板片、胶垫、后端板、框架组件等组成。

  2.3设计参数

  第三章 关键技术

  3.1板片设计

  板片为核心传热原件,板片波纹形式的合理设计对设备的换热性能、压降、分配以及承压能力等产生关键性作用。

  3.1.1流体分配设计

  流体介质从板片的一孔进入到另一孔流出,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流体分配设计,能够减少因流量分配不均匀而产生的换热效率下降、流动死区增大、局部结垢倾向增大等弊端。

  分流区:从板片孔流进的介质,经过模拟分析流体的流动特性专业设计的

  4

  分流区域。 导流区:从分流区过来的流体,经过模拟分析流体特性,专门的设计引导槽,

  使流体能够均匀的流到换热区。

  换热区: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关键区域。

  3.1.2面接触设计

  板片导流区与换热区的波纹峰谷面接触设计,在改善板片换热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成网状通道,增大换热面积。 改善流体流态,湍流效果好。 流体呈螺旋前进,提高换热效果。 减少板片局部变形及应力集,增加

  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3.1.3不同的通道设计

  H通道:由大角度板片组成的通道,传热系数高,阻力大。适用于流量小、传热程度强的情况,如介质的相变传热。 L通道:由小角度板片组成的'通道,传热系数低,阻力小适用于大流量,传热强度低的情况,如空冷。

  M通道:由大/小角度板片组成的通道,传热系数和阻力介于H与L通道之间。

  3.1.4定位

  板片上下定位采用高精度的定位,准确、不偏移,避免人为的操作而产生的安装偏差。 环形接触定位:

  板片采用高精度纵横双向约束的“环形接触”定位,更准确,避免人为的操作而产生的安装偏差。为保证

  定位精度,此定位方案和上下导轨采用高精度冷拔钢管配套使用。

  5

  卡扣设计:

  操作方便、快捷,胶垫不同位置均有固定卡扣点。用户在自行维护时,不会产生垫片误装。

  3.1.5材质

  304:适用于普通的水/水、水/油换热。 316L:适用于工业应用,如水/水、水

  /油,弱酸碱介质。

  钛合金:使用于盐水、盐酸、海水、稀硫酸等酸碱介质。

  3.2胶垫设计

  在板片间,是由胶垫作为密封的。胶垫的合理设计对使用便捷性、可靠性、安全性至关重要。

  3.2.1卡扣设计

  定位准确,拆装更简便。

  简易的卡扣,避免了胶水的使用。 按点不外露,避免垫片局部因长时

  间冷热温差大而产出老化破损和部分脱落。

  3.2.3截面设计

  胶垫采用不等边六边形截面密封,减小垫片槽变形倾向,密封更可靠。

  3.2.4泄漏腔

  冷热介质中任何一侧因密封而发生泄漏,

  6

  均会从专门设计的泄漏孔中流出,及时被觉察更换,从而避免两侧介质互混。 内角孔无额外挂点,使接口流动尽可能顺畅,减少压损,不会产生高流速对

  垫片固定点的冲刷破坏。

  3.2.5双重密封

  密封可靠,避免因其中一道密封发生破坏而使冷热两侧不同介质发生互混。

  3.2.6材质

  EPDM:温度适用范围<150℃,适用于热水、水蒸气、酸、碱等流体介质。 NBR: 温度适用范围<130℃,适用于水、海水、矿物油、盐水等流体介质。 VITON:温度适用范围<200℃,适用于强酸、强碱以及其它化学流体。 NEOPRENE:适用于氨水等介质。

  7

  【板式换热器基本概述】相关文章: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研究概述07-03

  板式换热器结构原理及特点-secret07-25

  美容师基本概述和专业技能01-12

  学习型组织基本概述和理论特征01-14

  担保法的概述及基本原则02-08

  WIN技巧:进程和WIN程序的基本概述 -电脑资料01-01

  概述05-09

  陕西概述06-13

  简历 -- 概述05-27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