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和推荐型号长期更新。有任何空调选购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万字长文,更新维护不易,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创作的*大动力。
大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冷柜,干衣机
厨卫电器:洗碗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吸油烟机,燃气灶,厨余垃圾处理器
生活电器:电风扇,取暖器
一般来说,卧室用1.5P及以下的机型选择壁挂式。
客厅用2P及以上的机型选择立柜式。
注:①顶层、西晒、老建筑建议酌情将实际面积增加3~5㎡,再对照表格;②层高明显高于常规的房屋,建议选择更大匹数的空调。
一般来说,同系列空调的大1匹机型(26机)与1.5匹机型(35机)低频性能基本相同。不必担心房间小而空调匹数买大了。大1匹空调基本都是在同系列1.5匹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换热铜管用料的产物。
选购策略:只要大1匹与1.5匹的差价可接受,选1.5匹不选大1匹。不要有“我家卧室这么小,买1.5匹是不是浪费”的想法。空调“制冷是本分,制热是本事”。冬季需要用空调取暖的家庭,建议重点关注制热能力。
空调主要包括热泵、热交换器和送风装置三大模块。
热泵是由压缩机、冷媒和节流降压装置组成的系统。大部分家用空调为热泵型,即冷暖两用空调。极少数低端空调为冷风型,即单冷空调。
空调制热是制冷的逆过程,二者的区别仅仅是冷媒流向相反。控制冷媒流向的装置叫做“四通换向阀”,成本不过几十块钱。单冷空调连这点成本都省,品质之差可想而知。因此,不要购买单冷空调。
1.1 压缩机
家用分体壁挂式和落地式空调一般搭载旋转式压缩机(日立空调采用涡轮式压缩机)。
根据泵体转动轴(或者气缸)数量的不同,旋转式压缩机可分为单转子式(单缸)压缩机和双转子式(双缸)压缩机。其中,单转子压缩机转子转动时由于受离心力影响,转动振轨大。而双转子压缩机利用上下两组偏心转子相互抵消离心力,振轨小。双转子压缩机在振动控制和运行效率方面均优于单转子压缩机。
国内家用空调压缩机**主要包括GMCC美芝、格力凌达、海立、三洋、TCL瑞智、三菱電機、松下、大金、日立、三星和LG。
1.2 冷媒
我国家用空调所使用的冷媒[1]已完成从R410A[2]向R32的过渡。目前在售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基本都使用R32冷媒。
R410A与R32都不消耗臭氧层[3],为什么说R410A是过渡型冷媒呢?原因在于它有很强的温室效应[4]。
R32的温室效应比R410A弱得多,且性能更优异,蒸发潜热大,临界压力高。
1.3 热交换器
空调换热器(蒸发&冷凝盘管)一般为内螺纹铜管+翅片形式。除少数高端机型外,空调的盘管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区别是用料多少,比如铜管排数、根数和直径。
盘管外侧与空气以及内侧与冷媒的接触面积(即换热面积)越大,热交换效率越高,制冷制热越给力,节能效果越好。
1.4 节流元件
空调节流元件主要包括毛细管、热力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其作用是将中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状态以供吸热蒸发。
电子膨胀阀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采集温度、压力等信息,单片机运算后发出指令,由步进电机控制针阀与阀孔的间隙(开度),从而调节冷媒压力与流量。
电子膨胀阀的主流**包括三花、盾安和日系的鹭宫、不二工機。
1.5 风扇
空调外机采用大直径翼型扇叶轴流风扇。
空调内机一般采用贯流风扇。贯流风机的特点是虽然风量不大,但是体积小、气流分布均匀,出风舒适度和静音效果较好。
方形柜机采用离心风机,风量更大、噪声更低、送风距离更远。
空调风扇电机的主流**包括威灵、卧龙、大洋、京马、通得、通达和日系的松下、电产芝浦。格力主要使用自家的凯邦电机。
1.6 导风板
空调的导风板分为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导风板由步进电机驱动,控制送风方向。
其中,内导风板负责左右导风,外导风板负责上下导风。
导风板是空调内机送风技术的关键。
送风方式越复杂,需要的步进电机数量越多,结构设计和制造难度越大,成本越高。
随着空调能效新国标GB -2019的**施行,定频空调已基本被淘汰,只剩极少数刚过上市门槛的5级能效产品在售。
时至今日,讨论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孰好孰坏已毫无必要。鼓吹“定频空调比变频空调好”的论调可以休矣。
目前在售绝大多数家用分体式空调是全直流变频空调。
2.1 制冷量和制热量
制冷量分为额定制冷量、额定中间制冷量、额定*大制冷量和额定*小制冷量,分别对应4种制冷功率。
在外界环境温度高(夏季炎热)和室内保温性能好的使用工况下,我们应重点关注空调的高温制冷性能和低频运行性能。
制热量分为额定高温制热量、额定中间制热量、额定低温制热量、额定*小制热量和额定*大制热量,分别对应5种制热功率。
普通分体式空调并不是舒适性良好的取暖工具。但如果冬季有用空调取暖的需求,建议重点关注低温制热性能。
2.2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
空调能效新国标GB -2019统一了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的能效标准。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是指空调在制冷季节和制热季节期间,从室内空气中除去的冷量与送入室内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时期内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其中,CSTL代表“季节制冷量”,HSTL代表“季节制热量”;CSTE代表“制冷季节耗电量”,HSTE代表“制热季节耗电量”。
APF、CSTE和HSTE在新版空调能效标签上均有标注。
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参考我国南京地区(作为全国平均)气温。
选购策略:自主**空调优先选择新国标1级能效产品。合资**空调部分产品可能未针对新国标优化,只要不是入门款,用料能得到保证,不必非新1级不可。
哪怕房间只有不到10㎡,也请不要考虑1匹空调,直接上1.5匹。除非你宁愿舍弃性能也要省下这1~200元差价。
在疫情反复、铜价大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19年上市的美的华凌HE1连续3年至今仍是家用空调市场的现象级产品。新款HE1Pro相比HE1在外机用料上没有缩水,依然保留双排冷凝器的优良传统,搭载美芝10.3cc压缩机+威灵34W直流电机,带电子膨胀阀;内机改用5mm小管径蒸发器,循环风量提升至710m3/h。
1.5匹的华凌HE1和HE1Pro是3000元以内性能取向挂机的*优解。经典款HE1也在下面这个链接里,两款随便选哪款,如果纠结就选新款。
如果更喜欢格力,可以考虑格力云佳1级能效挂机。它搭载海立10.2cc压缩机+通得30W直流电机,带电子膨胀阀,27.5kg紧凑型外机,1.6排冷凝器。内机导风板、扫风叶片采用易拆洗设计,循环风量710m3/h。不要买同页面的3级能效云佳挂机。
美的23年新品「酷省电」系列一如其名,主打「省电」。酷省电空调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内外机结构优化和算法升级,APF提升至5.30。一键开启「酷省电」模式后,新的ECO+算法能在省电的同时保证舒适性。此外,酷省电挂机采用小尺寸外机,适合外机空间受限的用户。
3000元以下进阶款壁挂式空调有两种选购思路:
**种思路是选入门级新风空调。新风空调的出现不是为了替代专业的新风系统,而是解决关门窗开空调产生的憋闷感,同时降低室内CO2含量。
第二种思路是选带高级导风板的康达气流广角送风空调。3000元以下*值得入手的广域送风空调是美的风尊系列。
美的在高端旋耀系列空调的基础上,推出了价格覆盖更广的风尊系列。风尊系列将美的旋耀的180°旋转导风技术带到了3000元以下价位。风尊系列包括时尚版、科技版和旗舰版。三个版本的区别如图:
如果你的预算在3000元以下,风尊时尚版和科技版是这个价位为数不多内机带高级导风板的广角送风空调,能够真正实现天花板气流(防冷风直吹)和地板气流(暖人先暖脚)。如果你的预算在3000~4000元,可以考虑带冷媒环技术的风尊旗舰版。
3000元价位*值得入手的格力挂机是云锦Ⅱ。云锦Ⅱ1.5匹搭载凌达10.3cc压缩机+通得30W直流电机,带电子膨胀阀,27.5kg紧凑型外机,双排冷凝器。内机采用运动双导风板,循环风量650m3/h。
奥克斯京裕搭载美芝9.8cc压缩机+通得35W直流电机,5mm小管径双排冷凝器,23.5kg小尺寸外机,适合外机位置受限的用户。
小米巨省电空调1.5匹搭载美芝9.8cc压缩机+30W芝浦直流电机,外机采用风冷电控盒设计,支持高温制冷,适合狭窄机位用户。
美的酷省电3匹柜机是5000元价位*值得入手的柜机之一。它搭载美芝24cc双转子压缩机+80W威灵直流电机,带电子膨胀阀;外机净重43kg,双排冷凝器;支持冷媒环高温制冷技术。
格力云逸3匹柜机是格力1级能效柜机入门款,搭载凌达21.2cc双转子压缩机+凯邦60W直流电机,带电子膨胀阀;外机净重41.5kg,双排冷凝器。喜欢格力可以考虑这款柜机。
海尔静悦3匹柜机是海尔1级能效柜机入门款,搭载三菱電機17.2cc双转子压缩机+卧龙60W直流电机,带电子膨胀阀;外机净重37kg,双排冷凝器;内机采用双排54根5mm铜管大蒸发器、芝浦30W直流电机+φ111.5×973mm贯流风扇,循环风量高达1510m3/h,静音和舒适性表现不错。
冰箱 | 洗衣机 | 空调 | 电视 | 冷柜 | 干衣机
洗碗机 | 燃气热水器 | 电热水器 | 吸油烟机 | 燃气灶 | 厨余垃圾处理器
电风扇 | 取暖器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