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冷液壳体和浮动罩,换热壳体装设在冷液壳体上,浮动罩装设在换热壳体上,换热壳体上设有热液进管和热液出管,冷液壳体上设有冷液进管和冷液进管;浮动罩内设有浮头和定位装置,浮头上设有管束,管束穿过换热壳体内部延伸至冷液壳体内部,定位装置上设有与管束相应的**密封板,定位装置与浮动罩之间设有密封环,将浮头与换热壳体内部完全隔离,防止了浮头侧部发生侧漏;换热壳体内设有与管束相应的导流板,所述换热壳体与冷液壳体相邻的内部设有与管束相应的第二密封板,换热壳体内设有热液进管相应的缓流板,导流板使流体对管束侧部进行冲刷,进而使管束上不易积累污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具体涉及了一种浮头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中的一类,其管板一端固定在壳体与前端管箱之间,另一端(即浮头)可以在壳体中自由移动。由于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浮头式换热器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差热应力,这样便避免了对换热器结构的损害。此外,浮头式换热器还便于拆卸、易于清洗,适用于壳体和管束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因此在石油化工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今的浮头式换热器存在以下的问题:(1)浮头侧部易发生内漏;(2)管束上易积累污垢,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其目的:防止浮头侧部发生侧漏,管束上不易积累污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冷液壳体和浮动罩,换热壳体通过法兰装设在冷液壳体上,浮动罩通过法兰装设在换热壳体上,换热壳体上设有热液进管和热液出管,冷液壳体上设有冷液进管和冷液进管;浮动罩内设有浮头和定位装置,浮头上设有管束,管束穿过换热壳体内部延伸至冷液壳体内部,定位装置上设有与管束相应的**密封板,定位装置与浮动罩之间设有密封环;换热壳体内设有与管束相应的导流板,所述换热壳体与冷液壳体相邻的内部设有与管束相应的第二密封板,换热壳体侧部设有排压管,换热壳体内设有热液进管相应的缓流板;冷液壳体内设有分隔板。优选的,**密封板的材料为自润滑材料。优选的,由**密封板、浮动罩和定位装置组成了一个密封腔,密封腔内注有测压液,浮动罩上设有测压液进管和测压排液管,测压排液管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优选的,热液进管端部设有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上的导流孔为半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的圆锥孔。优选的,所述排压管上设有排压阀。优选的,所述缓流板的形状为L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装置上设有与管束相应的**密封板,定位装置与浮动罩之间设有密封环,将浮头与换热壳体内部完全隔离,防止了浮头侧部发生侧漏;换热壳体内设有与管束相应的导流板,导流板使流体对管束侧部进行冲刷,进而使管束上不易积累污垢,且还加快了换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换热壳体11.热液进管12.热液出管13.导流板14.第二密封板15.排压管16.缓流板2.冷液壳体21.冷液进管22.冷液进管23.分隔板3.浮动罩31.浮头32.定位装置33.管束34.**密封板35.密封环36.测压液进管37.测压排液管4.密封腔41.流量检测装置5.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1、冷液壳体2和浮动罩3,换热壳体1通过法兰装设在冷液壳体2上,浮动罩3通过法兰装设在换热壳体1上,换热壳体1上设有热液进管11和热液出管12,冷液壳体2上设有冷液进管21和冷液进管22。浮动罩3内设有浮头31和定位装置32,浮头31上设有管束33,管束33穿过换热壳体1内部延伸至冷液壳体2内部,定位装置32上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密封板34,定位装置32与浮动罩3之间设有密封环35,将浮头31与换热壳体1内部完全隔离,防止了浮头31侧部发生侧漏。换热壳体1内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导流板13,导流板13使流体对管束33侧部进行冲刷,进而使管束33上不易积累污垢,且还加快了换热效率。所述换热壳体1与冷液壳体2相邻的内部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第二密封板14,换热壳体1侧部设有排压管15,换热壳体1内设有热液进管11相应的缓流板16,缓流板16减缓进液的速度,防止了换热壳体1内的压力增长过快。冷液壳体2内设有分隔板23,使冷液的流动方向固定。**密封板34的材料为自润滑材料。由**密封板34、浮动罩3和定位装置32组成了一个密封腔4,密封腔4内注有测压液,浮动罩3上设有测压液进管36和测压排液管37,测压排液管37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41,通过流量检测装置41检测测压液的排出量,来调节冷液和热液的进出速度。热液进管11端部设有过滤装置5,进一步防止了管束33上积累污垢。所述导流板13上的导流孔形状为由下至上的圆锥形,进一步提高了管束33上不易积累污垢。所述排压管15上设有排压阀。所述缓流板16的形状为L形。以上就是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效果,其优点:结构简单,防止了浮头侧部发生侧漏,管束上不易积累污垢。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壳体(1)、冷液壳体(2)和浮动罩(3),换热壳体(1)通过法兰装设在冷液壳体(2)上,浮动罩(3)通过法兰装设在换热壳体(1)上,换热壳体(1)上设有热液进管(11)和热液出管(12),冷液壳体(2)上设有冷液进管(21)和冷液进管(22);浮动罩(3)内设有浮头(31)和定位装置(32),浮头(31)上设有管束(33),管束(33)穿过换热壳体(1)内部延伸至冷液壳体(2)内部,定位装置(32)上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密封板(34),定位装置(32)与浮动罩(3)之间设有密封环(35);换热壳体(1)内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导流板(13),所述换热壳体(1)与冷液壳体(2)相邻的内部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第二密封板(14),换热壳体(1)侧部设有排压管(15),换热壳体(1)内设有热液进管(11)相应的缓流板(16);冷液壳体(2)内设有分隔板(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头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壳体(1)、冷液壳体(2)和浮动罩(3),换热壳体(1)通过法兰装设在冷液壳体(2)上,浮动罩(3)通过法兰装设在换热壳体(1)上,换热壳体(1)上设有热液进管(11)和热液出管(12),冷液壳体(2)上设有冷液进管(21)和冷液进管(22);浮动罩(3)内设有浮头(31)和定位装置(32),浮头(31)上设有管束(33),管束(33)穿过换热壳体(1)内部延伸至冷液壳体(2)内部,定位装置(32)上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密封板(34),定位装置(32)与浮动罩(3)之间设有密封环(35);换热壳体(1)内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导流板(13),所述换热壳体(1)与冷液壳体(2)相邻的内部设有与管束(33)相应的第二密封板(14),换热壳体(1)侧部设有排压管(15),换热壳体(1)内设有热液进管(11)相应的缓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姚恒凤,莫志祥,黄永福,张琴,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飞利达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