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压高效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行业,是加热、冷却、热回收、快速灭菌的优良设备,它是由一系列金属片叠装而成的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的型式主要有可拆式和钎焊式两大类。其中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是具有波纹形状的金属片,这种具有波纹形状的金属片称之为钎焊板片,钎焊板片生产工艺要求极高,而钎焊板片的结构对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有很大影响。
现有钎焊板片多为直板结构,换热效率较低,不利于板式换热器内的热交换,并且流体在换热区的流通较为规则,不利于流体进行热交换,影响了传热效率。另外板片组合压紧以后,两块较薄板片的刚性和强度不高,无法承受较大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耐高压,换热效率高的耐高压高效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板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耐高压高效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所述板片正面的四个角上开设有通孔,其中左上角的通孔与热介质流入通孔,左下角的通孔为热介质流出通孔,右下角的通孔为冷介质流入通孔,右上角的通孔为冷介质流出通孔,这些通孔与介质管路相连分别形成冷、热介质的流道,其中热介质从*前面一块板片的热介质流入通孔进入,在各个相邻的板片之间的流道中流过后,从*前面一块板片的热介质流出通孔流出,冷介质从后端板的冷介质流入通孔进入,在各个相邻的板片之间的流道中流过后,从后端板的冷介质流出通孔流出;
所述板片的正面中间从上到下开设有多条波纹,所述波纹呈人字形,每条人字形的波纹由对称的左侧凸条和右侧凸条组成,并且板片四个角上的通孔外侧设置有一圈凸块,板片在左侧凸条、右侧凸条、凸块处为板片的凸顶,其余部位为板片的凹底;
所述波纹表面设有凸台,并且每间隔一条波纹的表面才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呈点状,均匀布置在左右两侧的左侧凸条、右侧凸条上,在板片组合压紧以后,相邻两块板片间的波纹上的凸台互相接触。
所述板片的流道接口位置处设置有加强板。
冷介质流入通孔和冷介质流出通孔的孔径大于热介质流入通孔和热介质流出通孔的孔径。
所述板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高传热性能:
板片的波纹凸起上间隔设置有点状小凸台,点状小凸台设置在热交换区中,相邻两块板片的凸台接触,流体在两件波纹板之间的缝隙通过时,这些波纹和凸台使流体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产生旋转和扭转等运动,形成许多微细的涡流,从而使流体内各部分的质点不断迅速转移,使热交换迅速进行,流体的强烈湍流还减少了悬浮微粒在换热面上的沉积和结垢,表面波纹也使实际换热面积增大百分之几十,所有这些因素都显著加强了传热过程,使它的传热系数比一般管壳式热交换器提高数倍。
2)板片的刚性和受压能力强:
在板片组合压紧以后,相邻两块板片间的人字形波纹上的小凸台互相接触,形成了很多支撑点,特别是热交换区形成的众多焊点,大大增强了板片的刚性。因此,虽然每个板片的厚度很薄,但也能承受相当高的压力。
综上,这种耐高压高效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具有耐高压、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高压高效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板片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波纹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板片之间形成的流道的示意图。
其中:板片1、热介质流入通孔2、热介质流出通孔3、冷介质流入通孔4、冷介质流出通孔5、波纹6、左侧凸条7、右侧凸条8、凸块9、凸顶10、凹底11、凸台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压高效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所述板片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保证了制成的换热器能长久耐用,所述板片1正面的四个角上开设有通孔,其中左上角的通孔与热介质流入通孔2,左下角的通孔为热介质流出通孔3,右下角的通孔为冷介质流入通孔4,右上角的通孔为冷介质流出通孔5,冷介质流入通孔4和冷介质流出通孔5的孔径大于热介质流入通孔2和热介质流出通孔3的孔径,使得钎焊板片组合后的冷介质输送速率大于热介质输送速率,可以有效降低热介质的温度,提高换热效果。
如图4,这些通孔与介质管路相连分别形成冷、热介质的流道,其中热介质从*前面一块板片1的热介质流入通孔2进入,在各个相邻的板片1之间的流道中流过后,从*前面一块板片1的热介质流出通孔3流出,冷介质从后端板的冷介质流入通孔4进入,在各个相邻的板片1之间的流道中流过后,从后端板的冷介质流出通孔5流出。
所述板片1的正面中间从上到下开设有多条波纹6,所述波纹6呈人字形,人字形的设置增大了冷热介质的接触面积,使得冷热介质在板片1上有更大的热交换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速率,每条人字形的波纹6由对称的左侧凸条7和右侧凸条8组成,并且板片1四个角上的通孔外侧设置有一圈凸块9,板片1在左侧凸条7、右侧凸条8、凸块9处为板片1的凸顶10,其余部位为板片1的凹底11。
所述板片1所有波纹6中,每间隔一条波纹6,波纹6的表面就设置有凸台12,所述凸台12呈点状,均匀布置在左右两侧的左侧凸条10、右侧凸条11上,这些点状的小凸台12设置在相邻两块板片1的热交换区中,流体在两块板片1之间的缝隙通过时,这些波纹6和凸台12使流体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产生旋转和扭转等运动,形成许多微细的涡流,从而使流体内各部分的质点不断迅速转移,使热交换迅速进行,流体的强烈湍流还减少了悬浮微粒在换热面上的沉积和结垢,表面波纹也使实际换热面积增大百分之几十,所有这些因素都显著加强了传热过程,使它的传热系数比一般管壳式热交换器提高数倍,同时每隔一条波纹6才设有凸台12,这样可以避免凸台12太多而影响了换热空间。在板片1组合压紧以后,相邻两块板片1间的人字形波纹6上的凸台12互相接触,形成了很多支撑点,特别是交换区形成的众多焊点,大大增强了板片1的刚性,因此,虽然每个板片1的厚度很薄,但也能承受相当高的压力。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