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钰婷物资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510-85188012
邮箱:491866689@qq.com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振兴路8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pdf
点击次数:42 更新时间:2024-02-17

  说明书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空气等热交换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 器,特别涉及适合用于空调机用换热器的翅片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空调机用换热器,主要使用交叉翅片管式换热器。该交叉翅 片管式换热器为这样的构造:将多根弯曲为发夹状的传热管沿与多片翅片垂 直的方向插入该多片翅片,并对这些传热管进行扩径,从而使翅片与传热管 接合。并且,使规定的制冷剂在传热管内流通,另一方面,使空气沿与传热 管垂直的方向沿着翅片流动,从而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另外,这样的交叉翅片管式换热器通常由翅片和传热管构成,是在一片 较大的翅片贯穿有多根传热管的构造,该翅片为铝制或铝合金制,该传热管 为铜制或铜合金制。例如,对于空调机的室内换热器,如日本特开2008- 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使用了成为覆盖涡旋叶片(日 文:スクロールファン)的状态的圆弧状的换热器、折弯多层的形状的换热 器。并且,在空调机的室外换热器中,通常使用平板状的换热器、折弯平板 而成的形状的换热器。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冰箱等的换热器,除所述那样的交叉翅片管式换热 器之外,还在日本实开昭62-(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9-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独立翅片式翅片管式换热器,即:由平 行排列的多片板翅片和贯穿该多片翅片的制冷剂管构成,将该制冷剂管相对 于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为交错状,并且将所述板翅片相对于所述制冷剂管按 每列和每层分割。采用这样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将安装有独立的翅片组的制 冷剂管弯曲加工成交错状来构成换热器,因此能够减少钎焊部位、提高生产 率,并且通过做成独立翅片而得到的前缘效应等能够谋求提高热交换性能。

  因此,对空调机用换热器也应用这样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情况进行了研 究,但实际上空调机用换热器基本上都使用所述那样的交叉翅片管式换热 器,截止到现在,还没有采用过翅片管式换热器。这是因为,与冰箱用换热 器相比,空调机用换热器是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比较薄的构造的换热器(2 层~3层),因此做成独立翅片而得到的效果较小。另外,专利文献3所述的 换热器被设计为冰箱用换热器,因此为了抑制因结霜导致翅片之间堵塞而增 大传热管间距、翅片间隔(翅片间距),使得空气侧的传热面积减小,因此 难以将专利文献3所述的换热器直接应用于空调机用换热器。而且,从翅片 形状而言,也难以将专利文献3所述的换热器应用于作为空调机的室内换热 器的圆弧状的换热器。

  然而,特别是,对于空调机的室内机,期望一种能够充分应对近年来所 看到的显著的紧凑化的换热器,对于这样的要求,翅片管式换热器具有能够 期待利用独立翅片的前缘效应提高热交换性能等、能够应对紧凑化的可能 性,而且,在空调机的制作方面,也能够使室内机与室外机这两者的换热器 的形态尽可能共通化,从而简化工序。从这些观点而言,寻求一种适合作为 空调机用换热器的构造的翅片管式换热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列举各种形状的独立翅片、将翅片管式换热器 应用为空调机的室内机用换热器的一例。

  然而,以往,对于这样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用于提高其传热性能的一种 方法是在翅片设置狭缝。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专利文献5)中 公开了一种窄幅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以该切割竖起部的纵长部与翅片平 行的方式设于该翅片的包括翅片的冰箱用换热器。像这样,在翅片设置狭缝, 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在翅片间流通的热交换流体(空气)与翅片之间的热 交换,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

  然而,在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特别是在一片翅片插入一根传热管的换热 器的情况下,与在较大的一片翅片插入多根传热管的换热器的情况相比,翅 片的大小较小,在这样的较小的翅片形成多个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会存在 翅片容易以狭缝的切割竖起部为起点折弯这样的问题。即,在装配换热器时 等,若翅片被作用有过剩的外力,则会引起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翅片以形成 于该翅片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为起点折弯,而导致翅片间距混乱或者翅片 间的间隙被堵塞,结果,导致通风阻力增大,经过翅片之间的热交换流体(空 气)与翅片之间的传热能力大幅度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本发明是以该情况为背景做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 种翅片在设于该翅片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处不易发生折弯的空调机用翅 片管式换热器,在该翅片管式换热器中,由多片翅片构成翅片组,在设于构 成该翅片组的各翅片的中央部位的贯穿部以贯穿该贯穿部的方式安装有一 根传热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且,为了解决所述那样的问题,本发明的要旨在于空调机用翅片管式 换热器,该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为如下构造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即:由 在与热交换流体流通的x方向成直角的y方向上彼此平行且隔开恒定距离地 配置的多片呈四边形状的翅片构成翅片组,多组该翅片组在与所述x方向和y 方向成直角的z方向上以彼此隔开恒定距离的方式排列成一列,在设于一片 翅片的中央部位的贯穿部以贯穿该贯穿部的方式安装有一根传热管,在该形 态下,该传热管以依次贯穿所述翅片组的方式配置为曲折形态,该翅片管式 换热器的特征在于,分别以相对应的方式位于构成所述翅片组的各翅片的由 经过所述传热管的贯穿部的与所述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分成的两 个区域的在所述z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成对的窄幅的狭缝状的**切割 竖起部和成对的窄幅的狭缝状的第二切割竖起部分别以在所述x方向上隔开 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并且该成对的**切割竖起部以相对应的方式配置在 该中心线的两侧的未隔有所述贯穿部的区域,并且该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 以相对应的方式配置在该中心线的两侧的隔有所述贯穿部的区域,并且在所 述**切割竖起部和第二切割竖起部中,至少隔着该中心线以相对应的方式 位于该中心线的两侧的区域的成对的**切割竖起部形成为用于限定它们 的宽度的切口线在所述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以沿所述x方向错开的 方式配置。

  另外,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一个优选的技术 方案,隔着所述中心线以相对应的方式位于该中心线的两侧的区域的成对的 **切割竖起部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沿所述x方向错开该宽度的 5%~95%的距离。

  另外,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另一个优选的技 术方案,所述**切割竖起部和第二切割竖起部具有通过将用于限定它们的 宽度的两条切口线所夹持的区域成形为自翅片表面立起而得到的梯形形状。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隔着所述中心线以相对应的 方式位于该中心线的两侧的区域的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形成为用于限定 它们的宽度的切口线在所述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以沿所述x方向错 开的方式配置,采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割竖起部形成为在 所述z方向上具有比所述第二切割竖起部长的长度。

  此外,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另一个优选的技 术方案,所述翅片在由所述中心线分成的两侧区域的各区域分别具有两个第 一切割竖起部和两个第二切割竖起部,并且,在各区域,该两个**切割竖 起部配置为分别位于所述x方向的两端侧,另一方面,所述两个第二切割竖 起部配置为位于该两个**切割竖起部之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热管的贯穿部由贯 通孔和管套部构成,该贯通孔形成于所述翅片的中央部位,该管套部为规定 高度,竖立设置于该贯通孔的周缘部,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管 套部在其顶端具有随着朝向外侧去而开口直径逐渐增大的扩张部。

  此外,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翅片的所述x 方向的两端部位的所述z方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设有与所述**切割竖起部 和第二切割竖起部相比高度较低的缘部凸状变形部,采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 方案,所述缘部凸状变形部配置为以三角形的剖面形状沿所述z方向延伸。

  此外,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翅片的所述 z方向的中央部位的未到达所述贯穿部的长度的范围内沿所述x方向设有与 所述**切割竖起部和第二切割竖起部相比高度较低的中央凸状变形部,在 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央凸状变形部配置为以三角形的剖面形状 沿所述x方向延伸。

  发明的效果

  因而,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结构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分别设 于构成翅片组的各翅片的以经过传热管的贯穿部的与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中 心线为中间而位于该中心线的两侧的区域的相对应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 中,至少相对应的**切割竖起部被设定为:以沿x方向错开的方式配置, 用于限定该两侧的**切割竖起部的宽度的切口线在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 线上,因此即使在对翅片施加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消除或降 低翅片在这样的翅片的狭缝部(切割竖起部)处发生折弯的风险。

  并且,像这样使翅片不易发生折弯,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利用设于这样的 翅片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提高传热的作用,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换热器 的热交换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一例的立体说明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所使用的翅片的俯 视说明图。

  图3是以立体图的形态表示图2所示的翅片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I-I剖面的剖面说明图。

  图5是放大表示形成于图2所示的翅片的切割竖起部的图,图5的(a)表 示俯视形态,图5的(b)表示图5的(a)中的II-II剖面。

  图6是使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所使用的翅片的切割竖起部 以错开的方式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的(a)表示错开量为0%时,图6的 (b)表示错开量为50%时,图6的(c)表示错开量为100%时。

  图7是概略地表示在实施例中用于试验的翅片的说明图,图7的(a)是 俯视说明图,图7的(b)是表示图7的(a)中的III-III剖面的剖面说明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在实施例中进行的试验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具体地明确本发明,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

  首先,在图1中以立体图的形态概略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 式换热器的一实施方式。在此,换热器10构成为:由相互平行且隔开恒定距 离地配置的多片翅片12构成翅片组14,多组该翅片组14以彼此隔开恒定距离 的方式平行地排列,并且传热管16经由弯曲部18以依次贯穿该多组翅片组14 的方式配置为曲折形态。

  更详细而言,与以往同样地,翅片12利用由铝或铝合金等构成的规定的 金属板材形成,是呈矩形的较薄的板状翅片。并且,如图2、图3所示,在该 翅片12的表面的以形成于翅片12的中央部位的作为供传热管16贯穿的贯穿 部的贯穿孔20为中间的z方向(在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换言之由经过 贯穿孔20的与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中心线C左右分成的两个区域的彼此相对 应的部位,以沿热交换流体的流通方向,即x方向(在图2中的上下方向)隔 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有多对成对的自翅片12表面以规定高度竖立设置的狭 缝状的**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即,在此,成对的**切割 竖起部22分别被设为:位于不跨越贯穿孔20的区域,换言之位于中心线C的 左右且不直接夹持贯穿孔20的图2中的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另一方面,成 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24分别设于直接夹持贯穿孔20的左右区域。另外,在翅 片12的x方向的两端部位的z方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设有高度比狭缝状的第 一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低的缘部凸状变形部26,而且,在翅片 12的z方向上的中央部位的位于所述中心线C上且未到达贯穿孔20的长度范 围内设有中央凸状变形部28(参照图3和图4)。

  另外,对于像这样形成于翅片12的表面的**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 竖起部24,也如放大表示这些切割竖起部22、24中的一个切割竖起部的图5 的(a)所确认的那样,通过沿翅片12的厚度方向切入该翅片12的切口线30、 30来限定该切割竖起部22、24的宽度(W)和长度(L),将这样的切口线30、 30所夹持的部位如图5的(b)所示那样自翅片12的表面以规定高度(H)切 割竖起,而使切割竖起部22的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呈梯形形状(帽 子状)。其中,这样的**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与以往同样地 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容易地形成。另外,在此,在翅片12形成有宽度(W) 相同但长度(L)不同的两种切割竖起部22、24,其中,**切割竖起部22 的长度比第二切割竖起部24的长度长。并且,在翅片12上,这样的两种长度 的切割竖起部22、24各设有4个,即共设有8个切割竖起部。其中,用于形成 这些**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各切割竖起部的两条切口线30、 30形成为沿z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并配置在由经过贯穿孔20的与x方向平行 的方向的中心线C分割成左右两部分的各区域,配置在相对于该中心线C大 致轴对称的位置的成对的**切割竖起部22、22和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 24、24分别为相同的长度(L)。

  此外,通过这样配置在翅片12的表面的左右切割竖起部22、24形成为: 用于限定它们的宽度(W)的切口线30、30在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 即,在此,如图2所示,在对位于经过贯穿孔20的中心线C的两侧的一对** 切割竖起部22、22和一对第二切割竖起部24、24进行配置时,使用于限定一 侧的切割竖起部22、24的宽度的切口线30和用于限定另一侧的切割竖起部 22、24的宽度的切口线30在x方向上以错开量(偏离量)d错开,而使这些切 口线30、30在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以此来配置左右**切割竖 起部22、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24。其中,对于这样的成对的**切割竖 起部22和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24各自的错开量d,优选的是,沿x方向错开 **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各切割竖起部的宽度(W)的5%~ 95%的距离。通过将成对的**切割竖起部22和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24以 这样的错开量配置在翅片12上,能够有效地消除或抑制因翅片在**切割竖 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处发生弯曲,换言之以形成**切割竖起部22和 第二切割竖起部24的切口线30部分为起点在z方向上弯曲的作用而导致翅片 12发生折弯的风险。

  其中,对于这样的成对的**切割竖起部22和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24 各自的错开量d,例如,将图6的(a)所示那样的隔着中心线C以相对应的方 式分别配置在左右两侧的**切割竖起部22、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24各 自的切口线30在z方向上均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状态的错开量表示为错开量: 0%,并且将图6的(b)那样的沿x方向错开**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 起部24各自的宽度(W)的一半的距离的状态的错开量表示为错开量:50%, 而且将图6的(c)那样的以一侧的切口线30与另一侧的切口线30位于同一直 线上的方式沿x方向错开与**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各自的宽 度(W)相同的距离的状态的错开量表示为错开量:100%。

  另外,在设于翅片12的中央部位的供传热管16贯穿、安装的贯穿孔20的 周围一体地设有自贯穿孔20的周缘部呈筒状竖立设置的翅片轴环32,而且, 在该翅片轴环32的顶端侧形成有随着朝向顶端(外侧)去而开口直径逐渐增 大的扩张部34(参照图3)。通过设置这样的翅片轴环32,能够更加稳定且可 靠地进行翅片12与传热管16的接合,并且在排列多片翅片12而构成翅片组14 时,通过使扩张部34抵接于相邻的翅片12,能够发挥稳定地维持翅片间距的 效果。

  此外,如图3、图4中也有所示那样,在翅片12的x方向的两端部位的z方 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设有高度比**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低 的在此为剖面形状呈大致三角形的缘部凸状变形部26。通过将这样的缘部凸 状变形部26形成为沿z方向延伸,能够有效地防止翅片以x方向为折线发生折 弯。另外,在翅片12的z方向的中央部位的未到达贯穿孔20的长度范围内设 有剖面形状呈与缘部凸状变形部26同样的剖面形状的中央凸状变形部28,由 此,使翅片更加不易以z方向为折线发生折弯。其中,在此,该中央凸状变 形部28形成在未到达贯穿孔20的长度范围内是因为,在通过冲压加工制作翅 片12时,为了实现用于形成贯穿孔20、竖立设置于贯穿孔20的周围的翅片轴 环32的模具按压,而需要在贯穿孔20的周边具有一定程度的平坦部,因此无 法将中央凸状变形部28延长至贯穿孔20(翅片轴环32)的根部。

  另外,如图1所示,多个呈以上那样的形状的翅片12通过如下那样配置 而形成翅片组14,即:与作为热交换流体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即x方向垂直的 方向的y方向,即板的厚度方向与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并且彼此平行且隔 开规定的间隔(翅片间距)。其中,各翅片12之间的间隔(翅片间距)能够 与以往同样地适当地设定,但通常优选全部间隔均为同一间隔且为1.0mm~ 3.0mm左右。这是因为,在翅片间距小于1.0mm的情况下,无法忽视因结霜 造成的翅片堵塞给热交换性能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翅片间距超过 3.0mm的情况下,翅片之间的间隔过大,因此对于相同大小的换热器而言翅 片数必然会减少,结果,导致传热面积减少,因此无法发挥充分的传热性能, 而有可能导致热交换性能降低。

  此外,多组由这样的多片翅片12构成的翅片组14在与所述x方向和y方向 成直角的方向的z方向上以各翅片组14彼此之间隔开恒定距离的方式排列成 一列,而配置为整体呈平板形状,从而如后述那样构成换热器10。

  另一方面,传热管16利用由铝或铝合金、铜或铜合金等材质构成的金属 材料形成,是具有大致圆形的剖面的管体,这样的传热管16的直线部依次贯 穿被形成于构成翅片组14的多片翅片12的各翅片12的中央部位的贯穿孔20, 并且,使传热管16的外周面与形成于该多片翅片12的贯穿孔20的内周面紧密 接触。其中,对于这样的翅片12与传热管16的结合,能够适当地选择采用以 往公知的各种方法,但特别适合采用这样的方法,即:在翅片12的中央部位 开设内径稍大于传热管16的外径的孔,在使传热管16贯穿在这样的孔内之 后,向传热管16内插入扩管顶头,使传热管16的外径扩大,从而使传热管16 的外周面与设于翅片12的贯穿孔20的内周面紧密接触。

  并且,如图1所示,通过将这样的传热管16配置为以下那样,即:依次 贯穿多组沿与作为热交换流体的空气的流通方向(x方向)和多片翅片12的 排列方向(y方向)成直角的方向(z方向)排列的翅片组14,并且呈曲折形 态,而构成整体呈大致平板状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10。其中,图1所 示的翅片管式换热器10是通过使图2所示的翅片12以旋转90°后的形态沿y 方向排列而形成翅片组14的。即,图1和图2图示了x轴和z轴旋转90°的状态。 并且,在图1中,对于构成翅片组14的多片翅片12,仅对配置在图中*跟前 侧的翅片12描绘出了**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缘部凸状变形 部26等,这是为了容易看懂附图,而省略了在重叠的翅片12部分上关于这些 部分的描写,不言而喻,在除*跟前的翅片12以外的翅片12上也设有所述切 割竖起部22(24)、缘部凸状变形部26等。

  因而,采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结构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10,在构成 翅片组14的各翅片12上,分别设在翅片12上的由中心线C分成的左右两个区 域的沿z方向延伸的成对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22和成对的狭缝状的第 二切割竖起部24被配置为:设在另一区域的与被设在一区域的**切割竖起 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隔着中心线C大致轴对称的位置的**切割竖起部 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相对于被设在一区域的**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 割竖起部24沿热交换流体流通的x方向错开规定距离,用于限定这些切割竖 起部22、22、24、24的宽度的切口线30、30构成为在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 线上,由此,即使在对翅片12施加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消除 或降低翅片在这些**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各切割竖起部的 形成部位发生折弯的风险。

  并且,像这样不易引起翅片12发生折弯,从而有利于避免因这样的折弯 导致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利用设于翅片12的狭缝状的两种切 割竖起部22、24提高传热特性的作用,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热 交换性能。

  另外,在该换热器10中,使一根传热管16贯穿构成一组翅片组14的多片 翅片12,构成换热器10的多组翅片组14为彼此独立的形态,从而能够有利于 提高热交换的翅片效率(英文:fin efficiency),并且能够有利于阻断相邻的 传热管16经由翅片进行热干涉(传导),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换热器10的 热交换性能。并且,通过提高热交换性能,能够实现换热器10的紧凑化,从 而还能够适合采用为实现紧凑化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换热器。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代表性的实施方式,但这只不过是用于例 示,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非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的具体记述进行任何限定性 的解释。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翅片12的表面配置有两种大小、共计8个 的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但这些切割竖起部22、 24的宽度、长度、个数以及形状能够根据被期望的翅片12的大小、传热性能 来适当地决定。

  另外,成对的**切割竖起部22、22的错开量与成对的第二切割竖起部 24、24的错开量既可以为相同的错开量,也可以为不同的错开量。即,只要 以经过贯穿孔20的中心线C为中间存在于z方向上的两侧的**切割竖起部 22和第二切割竖起部24各自的切口线30在z方向上均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即 可。

  此外,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成对的两种切割竖起部22、24均构成为在 隔着所述中心线C的左右两侧具有在z方向上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切口线30, 从而能够有利于避免翅片12发生折弯,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在这 些成对的两种切割竖起部22、24中,只要至少位于不跨越贯穿孔20(不夹持) 的区域的x方向两侧的**切割竖起部22、22的切口线30在中心线C的两侧沿 x方向错开即可,没有必要必须使隔着贯穿孔20的两侧的两对第二切割竖起 部24、24彼此的切口线30分别沿x方向错开(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是因为, 在左右第二切割竖起部24、24之间存在有贯穿部、具体而言翅片轴环32、扩 张部34,由此能够对翅片12在这样的切割竖起部24部位处的折弯发挥较大的 阻力。

  对于其他情况,并不一一进行列举,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 增加了各种变更、修正、改良等的方式实施本发明,并且,不言而喻,这样 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均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实施例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例,更具体地明确本发明,不言而喻, 本发明也不受这样的实施例的记载任何限制。

  -实施例1-

  首先,为了制作用于构成本发明的空调机用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翅片,而 准备板厚:0.08mm的纯铝(JIS A1050-H24)制的板材,并对其实施规定的 冲压加工来制作成图7的(a)所示那样的长方形的翅片(50)。其中,对于 该翅片(50)的外形尺寸,将作为热交换流体的流通方向的x方向的边设为 短边:20mm,另一方面,将与x方向成直角的z方向的边设为长边:24mm。

  之后,在这样的长方形的翅片(50)上,在该x方向的一端部侧(长边 的一端部侧)的离开该端部0.5mm的位置的z方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以宽度: 1.4mm、高度:0.5mm的尺寸形成如图7的(b)所示那样剖面形状呈三角形 的缘部凸状变形部(56)。

  并且,在形成有这样的缘部凸状变形部(56)的一侧的比缘部凸状变形 部(56)靠翅片(50)的中央的部位分别形成两个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52、 52’),该两个切割竖起部(52、52’)自翅片表面以规定高度:H立起,并且 沿z方向平行地延伸。在此,所述两个切割竖起部中的一个切割竖起部(52) 形成为自相距x方向的一边2.5mm、相距z方向的一边1mm的部位沿z方向以规 定的宽度(W)和长度(L)延伸。并且,另一切割竖起部(52’)形成为自 如下部位沿z方向以规定的宽度(W)和长度(L)延伸,该部位与x方向的 一边分开如下距离,即在与**个切割竖起部(52)相同的2.5mm的基础上 累加错开量(偏离量)d而得到的值的距离,并且该部位在z方向上的位置位 于与形成有**个切割竖起部(52)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边分开1mm的位置。 即,这两个切割竖起部(52、52’)形成为隔着经过翅片(50)中央部的传 热管贯穿孔相当部(54)的与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中心线C位于左右两侧。在 此,将这两个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52、52’)的尺寸设为长度(L):8.5mm、 宽度(W):1.6mm、高度(H):0.8mm。

  之后,制作各种使这样的尺寸的两个切割竖起部(52、52’)在x方向上 的错开量:d如下述表1所示那样在该切割竖起部(52、52’)的宽度(W) 的0~100%的错开比例的范围内变化的翅片(50),并将它们分别作为错开 比例各不相同的No.1~No.11的试验翅片。

  将像这样准备的各试验翅片分别设于图8所示那样的试验装置,进行砝 码落下试验,调查翅片是否发生折弯。即,将准备好的试验翅片以形成有切 割竖起部(52、52’)、缘部凸状变形部(56)的一侧的x方向的端部自固定 治具突出5.9mm的方式固定,之后,使1gf的砝码自100mm的高度自由落下, 与试验翅片的x方向端部的中央发生碰撞,调查翅片在切割竖起部(狭缝部) (52、52’)处是否发生折弯。在此,将每片试验翅片的试验次数设为10次, 将在该10次试验中发生弯曲的次数和翅片发生折弯的次数为3次以上的试验 翅片评价为×,将折弯次数为两次以下的试验翅片评价为○,结果一并表示 在下述表1中。

  [表1]

  No. 错开比例(%) 弯曲次数 评价 1 0 8 × 2 3 5 × 3 5 2 ○ 4 10 1 ○ 5 30 0 ○ 6 50 0 ○ 7 70 0 ○ 8 90 1 ○ 9 95 2 ○ 10 97 4 × 11 100 7 ×

  根据该表1的结果,能够确认的是,切割竖起部(52、52’)的错开量(d)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No.3~No.9的试验翅片不易发生翅片折弯。

  -实施例2-

  准备板厚:0.10mm的纯铝(JIS A1050-H24)制的板材,并对其实施规 定的冲压加工来制作图7的(a)所示那样的短边:20mm、长边:24mm的长 方形的翅片(50)。其中,在该翅片(50)上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缘部凸状 变形部(56)和两个狭缝状的切割竖起部(52、52’),在此,切割竖起部(52、 52’)的长度(L):9mm,宽度(W):2mm,高度(H):0.8mm,对于切割 竖起部(52、52’)的配置位置,将一切割竖起部(52)配置在相距x方向的 一边1.9mm、相距z方向的一边1mm的部位,使另一切割竖起部(52’)与实 施例1同样地自**个切割竖起部(52)错开规定的距离(d)。另外,缘部 凸状变形部(56)自与形成有两个切割竖起部(52、52’)的一侧的端部分 开0.2mm的位置以宽度:1.4mm、高度:0.5mm的尺寸形成。

  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各种使错开量:d如下述表2所示那样在0~ 100%的错开比例的范围内变化的翅片(50),并将它们分别作为No.12~No.22 的试验翅片。

  对像这样准备的各试验翅片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砝码落下试验,结果 一并表示在下述表2中。

  [表2]

  No. 错开比例(%) 弯曲次数 评价 12 0 7 × 13 3 4 × 14 5 2 ○ 15 10 1 ○ 16 30 0 ○ 17 50 0 ○ 18 70 0 ○ 19 90 1 ○ 20 95 2 ○ 21 97 3 × 22 100 7 ×

  根据该表2的结果,能够确认的是,切割竖起部(52、52’)的错开量(d)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No.14~No.20的试验翅片不易发生翅片折弯。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器;12、翅片;14、翅片组;16、传热管;18、弯曲部;20、 贯穿孔;22、**切割竖起部;24、第二切割竖起部;26、缘部凸状变形部; 28、中央凸状变形部;30、切口线。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