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不同温度流
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
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会存在两种
以上的流体参加换热,但它的基本原理与***种情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换热设备在炼油、石油化工以及在其他工业中***,它适用于冷却、冷
凝、加热、蒸发和废热回收等各个方面。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虽然在换热效率、设备的体积和金属材料的消耗量等方
面不如其他新型的换热设备,但它具有结构坚固、弹性大、可靠程度高、使用范
围广等优点,所以在各工程中仍得到普遍使用。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是为了***换热器的质量和运行寿命,必须考虑
很多因素,如材料、压力、温度、壁温差、结垢情况、流体性质以及检修与清理
等等来选择某一种合适的结构形式。
对同一种形式的换热器,由于各种条件不同,往往采用的结构亦不相同。在
工程设计中,除尽量选用定型系列产品外,也常按其特定的条件进行设计,以满
足工艺上的需要(得到适合工况下****有效也*经济的便于生产制造的换热
器等等)。
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史
为了满足电厂对在较高压力下运行的大型换热器(如冷凝器和供水加热器)
的需要,在20世纪初,提出了壳管式换热器的基本设计。经过长期的运用,使
设计变得相当成熟和专业化。
当今已***地应用于工业上的壳管式换热器,在20世纪初也开始适应石油
工业提出的要求。油加热器和冷却器、再沸器以及各种原油馏分和有关的有机流
体的冷凝
器这些设备需要在恶劣的野外条件下运行,流体常常不干净而且又要求高温和高
压,因此,设备便于清洗和进行现场修理是需要的。
壳管式换热器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的量的严重问题,不是在传热方面
(这可以由实践经验粗略的估算),而是各种部件,特别是管板材料的强度计算
问题,还有在制造技术和工程实施中的许多有关的其他问题,如管和管板的连接,
法兰和接头管的焊接等。
在20世纪20年代,壳管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得到相当圆满的发展,这主要
是由于几个主要制造商努力的结果。制造设备的传热面积可达500m2,即直径约
750mm、长6m,用于急剧增长的石油工业。在30年代,壳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者,
根据直接经验和在理想管束上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很多正确的设计原则。水-水
和水-气换热器的设计,大概与现今的设计差不多。因为污垢热阻起很大的作用,
壳侧流动的粘性流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而且,60年代以前的他们的了解很少。
随着壳管式换热器的应用稳步增长,以及对在各种流程条件下性能预计的精度要
求越来越高,这造就40年代直至50年代研究活动的激增。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壳
侧流动,而且相当重要的还有真实平均温差的计算、结构件特别是管板的强度计
算。
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壳管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坚固并能适应很大的设计和使
用条件的变化,已成为***使用的换热器。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