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描述】
1、板翅式换热器设计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二零零五年七月 本章 主要内容 一、绪论 二、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 三、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四、板翅式换热器的流动阻力计算 五、板翅式换热器的强度计算 六、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 本章 学习重点(1)了解板翅式换热器的基本型式及结构(2)能应用基本传热公式对板翅式换热器进行设计计算 3-1 绪论 1 发展概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马尔斯顿 艾克歇尔 瑟(Marston Excelsior)公司**开发出铜及铜合金 制板翅式换热器,并将其用作航空发动机散热器。
此后,各种金属材料的板翅式换热器相继出现 在工程应用中,唯以铝合金材料为主。
我国是从 60年代初期开始试制的。
首先用于空 分制氧,制成了**套板翅式空分设双面对接焊,取 ,单 面对接焊,取 。
此计算公式针对半 圆形封头,矩形封 头可以参阅压力容 器封头设计准则。
3-5 板翅式换热器 的制造工艺 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整个制造过程都要求有极 高的技术水平,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措施。
制造过程包括零件准备、板束组装、钎焊和封 头接管氩弧焊接等工序。
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板翅式 换热器 制造工 艺流程 Truism(Mans Viewpoint)To be happy with a man,you must understand him a lot and love him little.To be happy with a woman,you must love her a lot and not try to understand her at all.
2、备。
近几年来,在产品结构、翅片规格、生产工艺 和设计、科研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应用范围也日趋 广泛。
2 优缺点优点 v 传热效率高,温度控制性好 翅片的特殊结构,使流体形成强烈湍流,从而 有效降低热阻,提高传热效率。
其传热系数也比列 管式换热器高 5-10倍。
传热效率与功耗比低,可**控制介质温度。
v 结构紧凑 传热面积密度可高达 m2/m3,一般为管 壳式换热器的 6-10倍,*大可达几十倍。
v 轻巧,经济性好 翅片很薄,而结构很紧凑、体积小、又可用铝 合金制造,因而重量很轻(可比管壳式换热器降低 80%),故成本低。
v 可靠性高 全钎焊结构,杜绝了泄漏可能性。
同时,翅片兼 具传热面和支撑作用,故强度高。
v 灵活性及适应性大:1)两侧的传热面积密度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计压力 2(可逆式换热器)虽然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结构复杂,不能作** 的强度计算,但可以进行以下近似计算,作为设计 的依据和参考。
1 翅片厚度 式中:t-翅片*小厚度,m -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m-翅片间距,m p-设计压力,MPa(表压)-削弱系数,(无因次,对多孔翅片)当已知开孔的直径和间距时:式中:T-多孔翅片孔间距,m d-多孔翅片孔径距,m 当已知开孔率时:式中:R-多孔翅片的开孔率%2 隔板厚度 式中:C-腐蚀余量,m,一般取 0.2 0.510-3m:3 封条宽度 封条宽度一般不计算。
若必须计算时,在封条 宽度比厚度小得多的情况下可近似采用下式:式中:-封条*小宽度,m h-翅片高度,m 4 封头壁厚 式中:-内径,m C-壁厚附加量,一般取 10-3m-焊缝系数,
3、以适应两侧介质传热的差异,改善传热表面利用 率;2)可以组织多股流体换热(可达 12股,这意味着工 程、隔热、支撑和运输的成本消耗降低),每股流的 流道数和流道长都可不同;3)*外侧可布置空流道(绝热流道),从而*大 限度地减少整个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
2 优缺点缺点 v 流道狭小,容易引起堵塞而增大压降;当换热器结 垢以后,清洗比较困难,因此要求介质比较干净。
v 铝板翅式换热器的隔板和翅片都很薄,要求介质对 铝不腐蚀,若腐蚀而造成内部串漏,则很难修补。
v 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公式较为复杂,通道设计十分 困难,不利于手工计算;这也是限制板翅式换热器应 用的主要原因。
3 板翅式换热器应用 空气分离装置 可逆式换热器,冷凝蒸发器,液化器,液氮和液态空气过冷器;石油化工 在天然气的液或 交变压力 下操作的换热器,首先 需要考虑机械强度的问题,主要的两个零件是翅片 和封头,因为这两个零件承受内压,并且在安装接 管时会引起附加载荷。
根据“ASME”中的“检查和检验”部分的规定,即当无恰当的强度计算公式时,可用下述方法中 的任何一个进行强度验算。
v 对应试验的部件施以 5倍于设计压力的压力进行 强度试验,而结果不破坏者为强度验算合格。
v 当材料的*小屈服强度和*小抗拉强度之比小于 0.626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强度计算。
焊缝系数:X射线检查 100%25%不检查 单面焊 0.9 0.8 0.6 双面焊 1.0 0.85 0.7 设计压力 常用压力 1.1 和*高工作压力中之较大者 气密试验压力 设计压力 1.1 耐压试验压力 设计压力 1.5(稳定压力的换热器)和设。
4、化、分离装置,及合成氨工 业中逐步获得应用;动力机械 内燃机车散热器,汽车散热器、挖掘机 循环油冷却器和压缩机空冷器、油冷器等;原子能和国防工业 氢液化器和氮液化器。
序号 温度范 围()应 用 领 域 1-269-253 氮气液化分离 2-253-196 氢 气液化分离 3-196-162 空气分离 4-162常温 乙 烯 精制、丙 烯 液化、氟里昂冷 冻 5 常温 150 车 船散 热 器、冷却器、油冷器、空冷器、空 调 装置冷却器及回 热 器、地 热 及太 阳能利用装置的 换热 器及回 热 器 6 各种温度 某些化工及石油化工用 换热 器 7 核 电 厂反 应 堆用 换热 器(前景 较 好)8 特殊用途 航天、航空及 电 子工 业 用的特殊 换热 器、化学反 应 形状阻力 和 摩擦阻 力 组成,但并不分开,可看作是作用于总摩擦面积 上的等效剪切力。
因此板翅式换热器的芯体可以简单地当作具有 当量直径的等效圆管来考虑,板内的阻力可以表示 为:式中:-流体的平均比容,m3/kg 3 换热器总的流动阻力 换热器总的流动阻力为:一般情况下,由于流体在进口、出口处的局部 阻力损失比芯体部分的阻力损失小,所以为了简化 起见,可以只计算流体在芯体内的流动阻力,忽略 进出口处的局部阻力损失。
芯体内的流体流动阻力可以简单地根据下式计算:式中:-芯体的有效长度,m。
3-5 板翅式换热器 的强度计算 一般来说,板翅式换热器在低压(0.3 0.7MPa)条件下工作时,芯体的设计和封头的布置,主要决定于换热器的性能和安装要求,机械强度 不是主要的问题。
但是在 高压 。
5、及精 馏 等(主要是微槽道 换热 器)机车水冷式中冷器 风 冷式换热器 压缩机风冷式油、气换热器 风冷式气 冷却器 冷凝蒸发器 工程机械风冷式油换热器 压缩机风冷式油、气换热器 空分主 换热器 机车风冷式油换热器 3-2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 板翅式换热器由芯体、封头、接管和支座组成。
热交换由芯体完成,因此*关键的部件是芯体。
芯体由翅片、隔板、封条和导流片组成。
1 基本结构 板翅式换热器结构图 2 翅片作用及类型 翅片是板翅式换热器*基本的元件,传热主要是 依靠翅片来完成,一部分直接由隔板来完成。
(1)作用(2)类型 v 翅片有锯齿形、平直形、多孔形等多种结构型式,可根 据不同的操作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翅片型式;v 翅片的扩展面和翅片对流体的扰流能力决定了热交换能 力;v 因此板翅式换热面积 ;7)计算压力损失。
3-4 板翅式换热器 的流动阻力计算 板翅式换热器的流动阻力是指 入口管的静压与 出口管静压的差。
通常出入口管道的摩擦阻力比芯体部分的阻力 小,因此在计算时可以忽略。
总的流动阻力为芯体进口处阻力 、芯体部分 阻力 和芯体出口处阻力 的代数和,即:1 芯体进口处和出口处阻力 和 在芯体入口和出口处,流体要发生收缩和扩大。
入口(急剧收缩部)阻力 为:出口(急剧扩大部)阻力 为:式中:G-流体的质量流速,kg/m2s、-流体在入、出口处的比容,m3/kg-相对自由截面,即有效自由流动面积与流体 迎面面积之比,其中 n1为某种流体的通 道数,n为总的通道数。
、分别为收缩和扩大系数,与 和 Re有关,可查 表求出。
2 流体在芯体中的流动阻力 该项阻力主要是由换热面的。
6、器具有结构紧凑、轻巧及传热效率高等 特点。
而翅片传热不像隔板是直接传热,故翅片有“二 次表面”之称。
翅片除承担主要的传热任务外,还起着两隔板间 的加强作用。
平直翅片特点是有很 长的带光滑壁的长方 型翅片,传热与流动 特性类似于流体在长 圆型管道中的流动。
锯齿翅片特点是流体的 流道被冲制成凹凸不平,从而增加流体的湍流 程度,强化传热过程,故被称为“高效能翅片”。
多孔翅片是在平直翅片 上冲出许多孔洞而成的,常放置于进出口分配 段和流体有相变的地方。
波纹翅片是在平直翅 片上压成一定的波纹,促进流体的湍动,波纹愈密,波幅愈大,其传热性能愈好。
百叶窗式翅片又称鳞 片式翅片或切断式翅 片,其特点是翅片上 冲有等距离的百叶窗 式的栅格,向内流道 凸出,起到强化传热 的作用。
板翅式换热器有 钎焊式对称,便于制造装配。
3 板翅式换热器设计步骤 设计一个板翅式换热器其目的就是选择一个合 适的翅片型式与参数,并确定通道排列,*终确定 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使其与各股流体的给热系数 和传热面积相适应。
设计步骤:1)选择翅片型式和确定翅片几何参数。
2)确定流路型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逆流、并流 或错流等流路。
3)求出对数平均温差;比热变化大时,求积分平均 温差。
4)确定通道数,根据传热系数和流体阻力等要求 确定流体重量流速,然后确定通道数和换热器的有 效宽度。
5)根据通道布置原则,确定通道排列。
6)进行传热计算,确定换热器的有效长度。
(A)计算准数 Re、St及 Pr,并查图得 j和 f因子;(B)计算给热系数 ;(C)计算翅片效率 和表面效率 ;(D)计算传热系数 K;(E)计算传热。
7、 和 扩散焊 两种基本结合 型式。
大多数热交换工况采用的是真空钎焊的铝制 板翅式换热器,对于腐蚀性较高的介质,有真空钎 焊的不锈钢板翅式换热器和钛板翅式换热器。
(2)代号 各翅片均采用我国汉语拼音符号和数字统一表示:例:PZ 平直翅片 DK 多孔翅片 JC 锯齿翅片 BW 波纹翅片 例:65PZ2103 表示:翅高 6.5mm,节距(或翅片间距)2.1mm,厚度 0.3mm 平直翅片 3 流动形式 通道以不同方式的叠置和排列可形成不同的 流 动形式 错流 逆流 错逆流 1 几何尺寸计算 hf-翅片高度,m;-翅片厚度,m;sf-翅片间距,m;B-翅片有效宽度,m;Le-翅片有效长度,m;n-通道层数;x-翅片内距 x=s-,m;y-翅片内高 y=h-,m 3-3 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较小的一个,W/K-某**体的*大温度降,K-对数平均温差,K 再引入一个无因次量,即 换热器效率,用 表 示,其值为换热器内所利用的热量与给定初始温度 下能从热流体中获得的*大热量的比。
当 时:当 时:v求得 和 后,根据流体流动形式查表得 ,然后可求得所需传热面积 ,完成设计计算;v利用换热效率公式用来验算冷热流体出口温度。
3 通道设计 通道设计是板翅式换热器设计的关键问题,通 道分配、排列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板翅式换热器的 性能与指标。
通道排列的设计原则:1)尽可能做到局部热负荷平衡,以减少过剩热负荷 与传导距离。
2)通道分配应使各个通道的计算长度基本相近。
3)应使同一股流体的各个通道的阻力基本相同,并 使阻力低于控制值。
4)切换的通道数应相等,排列应比邻。
5)通道排列原则上应。
8、计算(1)当量直径 (2)通道横截面积 A 对于每层单元,通道的横截面积为 ,m2 芯体的 n层通道的横截面积为 ,m2(3)通道横截面积 A n层通道的一次传热面积 ,m2 n层通道的二次传热面积 ,m2 n层通道的总传热面积 ,m2 2 传热设计计算 1)翅片效率 (1)翅片效率和表面效率 取一个翅片间距的微小单元进行分析:通过一次传热面的热量 -壁面与流体间的给热系数,W/m2 K F1-次传热面积,m2;tW-隔板表面温度;T-流体温度,K 由于沿气流方向的翅片长度大大超过翅片厚度,所以翅片的导热可以作为一维导热处理。
根据 翅片表面温度分布曲线,两端温度*高等 于隔板表面温度 tW,而随着翅片与流体的对流给热,温度不断降低,在翅片中部趋于流体温度 T。
通过二次传热面的热量:常将这些流动方式 的流体进出口温度先按 逆流 算出平均温差,然后乘 以考虑因其流动方式不同于逆流而引入的修正系数,即:式中:为按逆流方式计算得到的对数平均温差;为修正系数。
值可根据辅助量 P和 R查工程图表来确定。
2)传热单元数法 对于板翅式换热器,不仅流体流动形式较多,而 且经常出现多股流同时换热,当通道排列不对称时,各通道的温度分布也不相同,因此对数平均温差计算 也就十分复杂。
用传热单元数法可以得出各种情况下的换热效率 与传热单元数的关系,而不必计算对数平均温差。
在假设流体流量、比热和给热系数一定,只有显 热变化,无冷损的情况下,有如下方程式:流体水当量 C用 右式计算:显见,小的流体水当量对应于大的温度降:式中:-传热单元数(无因次);-*小流体水当量,即冷、热流体水当量,中。
9、翅片效率:可见,翅片效率就是二次传热面的实际平均传热温 差和一次传热面传热温差的比值。
换算成 在忽略金属翅片厚度方向温度梯度的前提下,在截面和之间的翅片中,由于 热传导 所得到的热量 为:同时这段翅片与流体之间通过 对流传热 得到的 热量为:在假设传热过程稳定的前提下,有如下等式成立:解 微分 方程 由解式可看出,操作时沿翅片高度温差是变化 的,在翅片整个高度上平均温差可由解式根据中值 定理求出:根据翅片效率的定义,即 翅片的平均温差与翅 片根部温差的比值,得:上式中 为双曲正切函数。
对于两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当一个热通道与一 个冷通道间隔排列时,根部温差对称,则 ,并用定性尺寸表示,翅片效率 可以表示为:其中:式中:b-翅片的定性尺寸,m-流体给热系数,W/m2 K r-污垢系数,换热器的两相流给热系数的计算过 去所做的工作较少,只能使用单管的计算公式来近 似地计算冷凝、沸腾和多组分系统的给热系数。
所以液体在核态沸腾时,其给热系数可以按下 式计算:下标:表示液相,表示汽相。
(4)传热计算中的对数温差法和传热单元数法 1)对数温差法 在 换热器的设计中,通常存在两种比较常用的 设计方法,即对数平均温差法和传热单元数法。
对数平均温差法的传热方程如下: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并流和逆流换热器均可使用下面的平均温差 计算公式:代表换热器 两端温差中 数值大的那 一端温差 代表换热器 两端温差中 数值小的那 一端温差 混流和错流流动的平均温差的计算要比并流和 逆流复杂,但在附加一些简化的假设条件后,都可 以用数学方法导出。
不过这些公式很繁杂,因而。
10、m2 K/W 翅片的定性尺寸是指 二次表面热传导的*大距 离,通道中的传热具有对称性时,在计算时可根据 下图来确定。
冷热通 道间隔 两个热通道之间 隔两个冷通道 两个热通道 之间隔三个 冷通道 1)表面效率 板翅式换热器的总的传热量等于一次传热面和 二次传热面的传热量之和。
对于二股流换热器,当一个热通道和一个冷通 道间隔排列时,可以表达为:可以设想这样一个传热面 和综合的表 面效率 ,板翅式换热器的总传热方程式可以写成:又因:因此:所以:由于 总是小于 1,所以表面效率 总是大于 翅片效率 。
同理,翅片效率 越高,则表面效率 也越大。
(2)翅片的传热方程式 翅片的传热方程和一般的换热器传热方程的差 别仅在于考虑表面效率。
热流体的传热方程式为:冷流体的传热方程式为:在稳定传热情况下,将上两式相加得:所以:同理得:式中:-对应于热流体通道的总传热系数,W/m2K-对应于冷流体通道的总传热系数,W/m2K 前两式中忽略了 污垢热阻 和 隔板的导热热阻,考虑 以上因素后,可分别表示为:式中:-冷流体的污垢热阻,m2K/W-热流体的污垢热阻,m2K/W-隔板的导热系数,W/mK -隔板厚度,m(3)给热系数的计算 在板翅式换热器中,流体无相变时的给热系数,同样是通过实验研究*后整理成方程而求得的。
板翅式换热器中常用斯坦顿准数,其计算公式 如下:1)流体无相变时的给热系数 式中:-流体的给热系数,W/m2K -斯塔顿准数(无因次)-流体的定压比热,J/kgK -普兰特准数(无因次)-流体的质量流速,kg/m2s -传热因子(无因次)2)液体沸腾侧的给热系数 有 关板翅式。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