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钰婷物资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510-85188012
邮箱:491866689@qq.com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振兴路8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钛管换热器.pdf
点击次数:40 更新时间:2024-01-31

  钛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 具体是指一种钛管换热器。背景技术 钛管换热器是一种由优质钛管制成的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换热 设备。目前这种设备被广泛使用于各类海鲜养殖, 海水换热, 化工, 食品, 医药, 冶金, 制冷, 集中供热等行业和领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钛管换热器内采用的钛管大都如附图 1 中所示 的结构, 它包括管体 01, 管体 01 的外壁 02 为光滑表面结构, 这种钛管的外壁表面积受管径 的限制, 只要管径确定了, 表面积就确定了, 钛管内的冷媒与钛管外的流体进行换热时, 受 钛管外壁表面积的限制, 换热效率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换热效率更高的钛管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 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扩 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采用以上结构后,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 钛管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 的突起, 这样钛管的外壁表面积不再受限于钛管的管径, 可通过设置突起的数量和密度来 对钛管的外壁表面积进行自由调整, 显然表面积扩大了, 钛管内的冷媒与钛管外的流体进 行换热时, 换热效率就更加高了。同时这种增设于钛管外壁的突起对钛管的管壁有增厚作 用, 进一步增强了钛管的强度。

  作为优选, 所述的突起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上。 螺纹状结构加工方便, 可以 采用一根比设计要求的钛管粗一些的钛管, 直接通过机械车刀在外壁上进行车削就行了, 这样加工更加快捷。

  作为优选, 所述的钛管的管壁的内壁上设有与外壁上的突起相对应的凹槽。凹槽 结构扩大了钛管的容量, 钛管内可以充盈更多的冷媒, 换热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改进, 所述的钛管为两根, 每根钛管上各设有一个冷媒进口和一个冷媒出口, 两根钛管互相交错盘绕在换热器主体内的夹层中。

  作为优选, 所述的钛管换热器为立式钛管换热器。立式结构可以很好的适应水平 方向空间小但竖直方向空间大的安装环境。

  作为优选, 所述的钛管换热器为卧式钛管换热器。卧式结构可以很好的适应水平 方向空间大但竖直方向空间小的安装环境。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技术中用于钛管换热器的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用于钛管换热器的钛管的结构示意图。图 3 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用于钛管换热器的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中立式钛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中卧式钛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 现有技术中 : 01、 管体, 02、 外壁 ; 本发明中 : 1、 管体, 2、 外壁, 3、 突起, 4、 凹槽, 5、 测温口, 6、 出液口, 7、 第二钛管, 8、 **钛管, 9、 进液口, 10、 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 2,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夹层, 所述的夹层 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起可以 是多种形状, 可以是皱褶式, 尖角式等。具体实施时, 所述的换热器主体与现有技术中的换 热器主体相同, 它包括上筒盖、 筒体、 下筒盖、 冷媒进口、 冷媒出口、 出液口、 进液口和钛管, 其中上筒盖盖在筒体的上端, 下筒盖盖在筒体的下端, 筒体内设有换热器夹层, 所述的钛管 缠绕在换热器夹层内, 所述的钛管一般是在换热器夹层内绕成内外两层的形状, 这样可以 使钛管的两个管口位于钛管换热器的同一端。所述的两个管口分别是冷媒进口和冷媒出 口。所述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夹层的上部和下部。换热器夹层上一般还安 装有测温口, 用于检测流体温度。 这种结构的钛管换热器在工作时, 流体从进液口进入换热 器夹层内, 并在换热器夹层内与钛管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然后从出液口流出。

  具体实施例二 进一步结合附图 2,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夹层, 所述 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 起 3 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 2 上。 所述的螺纹状可以采用梯形螺纹, 这样螺纹的稳定性 更好, 且可以直接通过车床切削成型, 具体实施时, 所述的换热器主体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 器主体相同, 它包括上筒盖、 筒体、 下筒盖、 冷媒进口、 冷媒出口、 出液口、 进液口和钛管, 其 中上筒盖盖在筒体的上端, 下筒盖盖在筒体的下端, 筒体内设有换热器夹层, 所述的钛管缠 绕在换热器夹层内, 所述的钛管一般是在换热器夹层内绕成内外两层的形状, 这样可以使 钛管的两个管口位于钛管换热器的同一端。所述的两个管口分别是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所述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夹层的上部和下部。 换热器夹层上一般还安装有 测温口, 用于检测流体温度。 这种结构的钛管换热器在工作时, 流体从进液口进入换热器夹 层内, 并在换热器夹层内与钛管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然后从出液口流出。

  具体实施例三 进一步结合附图 3,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夹层, 所述 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 起 3 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 2 上。所述的钛管的管壁的内壁上设有与外壁 2 上的突起 3 相对应的凹槽 4。所述的凹槽 4 与突起处相对应是指钛管外壁上每处突起在钛管的内壁 上均对应有一处凹槽, 以螺纹状的突起 3 为例, 内壁的凹槽 4 可以用车刀于钛管内切削成对 应的内凹于钛管内壁的螺旋状凹槽, 具体实施时, 所述的换热器主体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 器主体相同, 它包括上筒盖、 筒体、 下筒盖、 冷媒进口、 冷媒出口、 出液口、 进液口和钛管, 其中上筒盖盖在筒体的上端, 下筒盖盖在筒体的下端, 筒体内设有换热器夹层, 所述的钛管缠 绕在换热器夹层内, 所述的钛管一般是在换热器夹层内绕成内外两层的形状, 这样可以使 钛管的两个管口位于钛管换热器的同一端。所述的两个管口分别是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所述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夹层的上部和下部。 换热器夹层上一般还安装有 测温口, 用于检测流体温度。 这种结构的钛管换热器在工作时, 流体从进液口进入换热器夹 层内, 并在换热器夹层内与钛管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然后从出液口流出。

  具体实施例四 进一步结合附图 2 和附图 4,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 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起 3 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 2 上。所述的钛管为两根, 每根钛管上各设有 一个冷媒进口和一个冷媒出口, 两根钛管互相交错盘绕在换热器主体内的夹层中。所述的 钛管换热器为立式钛管换热器。如附图 4 中所示, 所述的立式钛管换热器在具体实施时还 包括, 测温口 5、 出液口 6、 第二钛管 7、 **钛管 8、 进液口 9、 和夹层 10。所述的互相交错盘 绕是指两根钛管按螺旋线依次相间缠绕, 以附图 4 为例, 第二钛管 7 绕一圈后, **钛管 8 在其下绕一圈, 然后第二钛管 7 再绕一圈, **钛管 8 再绕一圈依次往复, 一般是绕到夹层 10 的下部后再往上绕一层, 这样可以保证两根钛管在缠绕完后, 四个口子都位于换热器的 一端。 具体实施例五 进一步结合附图 3 和附图 4,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 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起 3 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 2 上。所述的钛管的管壁的内壁上设有与外壁 2 上的突起 3 相对应的凹槽 4。所述的钛管为两根, 每根钛管上各设有一个冷媒进口和一个 冷媒出口, 两根钛管互相交错盘绕在换热器主体内的夹层中。所述的钛管换热器为立式钛 管换热器。 如附图 4 中所示, 所述的立式钛管换热器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 测温口 5、 出液口 6、 第二钛管 7、 **钛管 8、 进液口 9、 和夹层 10。所述的互相交错盘绕是指两根钛管按螺旋 线依次相间缠绕, 以附图 4 为例, 第二钛管 7 绕一圈后, **钛管 8 在其下绕一圈, 然后第二 钛管 7 再绕一圈, **钛管 8 再绕一圈依次往复, 一般是绕到夹层 10 的下部后再往上绕一 层, 这样可以保证两根钛管在缠绕完后, 四个口子都位于换热器的一端。

  具体实施例六 进一步结合附图 2 和附图 5,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 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起 3 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 2 上。所述的钛管为两根, 每根钛管上各设有 一个冷媒进口和一个冷媒出口, 两根钛管互相交错盘绕在换热器主体内的夹层中。所述的 钛管换热器为立式钛管换热器。如附图 5 中所示, 所述的卧式钛管换热器在具体实施时还 包括, 测温口 5、 出液口 6、 第二钛管 7、 **钛管 8、 进液口 9、 和夹层 10。所述的互相交错盘 绕是指两根钛管按螺旋线依次相间缠绕, 以附图 5 为例, 第二钛管 7 绕一圈后, **钛管 8 在其下绕一圈, 然后第二钛管 7 再绕一圈, **钛管 8 再绕一圈依次往复, 一般是绕到夹层 10 的下部后再往上绕一层, 这样可以保证两根钛管在缠绕完后, 四个口子都位于换热器的 一端。

  具体实施例七 进一步结合附图 3 和附图 5, 一种钛管换热器, 它包括换热器主体, 换热器主体内设有 夹层, 所述的夹层内缠绕有钛管, 所述的钛管的外壁 2 上设有用于扩大管壁表面积的突起 3, 所述的突起 3 呈螺纹状分布在钛管的外壁 2 上。所述的钛管的管壁的内壁上设有与外壁 2 上的突起 3 相对应的凹槽 4。所述的钛管为两根, 每根钛管上各设有一个冷媒进口和一个 冷媒出口, 两根钛管互相交错盘绕在换热器主体内的夹层中。所述的钛管换热器为卧式钛 管换热器。 如附图 5 中所示, 所述的卧式钛管换热器在具体实施时还包括, 测温口 5、 出液口 6、 第二钛管 7、 **钛管 8、 进液口 9、 和夹层 10。所述的互相交错盘绕是指两根钛管按螺旋 线依次相间缠绕, 以附图 5 为例, 第二钛管 7 绕一圈后, **钛管 8 在其下绕一圈, 然后第二 钛管 7 再绕一圈, **钛管 8 再绕一圈依次往复, 一般是绕到夹层 10 的下部后再往上绕一 层, 这样可以保证两根钛管在缠绕完后, 四个口子都位于换热器的一端。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 附图中所示的也 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 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受其启示,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 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 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