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低碳减排节能领域,尤其涉及螺旋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管壳式换热器体积大、耗钢量高,传热系数低,且管程在壳程中位置固定,无法拆出,换热管的清洗很不方便,且传统的直管水流会出现中间和管壁水交换步均匀,和土壤交换面少,为此我们设计出了螺旋管换热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螺旋管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螺旋管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上管箱,所述壳体与上管箱之间设有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限位块、滑动球头、旋转板和滑块,所述**安装板垂直安装在壳体的端部,**安装板的上侧等间距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均通过弹簧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垂直安装在上管箱靠近壳体的下端,第二安装板的内侧设有两组位置对称的滑动球头,所述上管箱上设有与滑动球头的上侧设有与滑动球头相配合的圆形滑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设有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孔,第二安装板的远离壳体的一侧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垂直安装有 滑块,旋转板上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圆形滑槽,所述壳体远离上管箱的一端通过拆卸装置安装有下管箱,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旋管。
优选的,所述上管箱侧面设置管程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的上端与上管箱底部相通,螺旋管的下端与下管箱的上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有弹性块。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为大小相同的环形板。
优选的,所述圆形滑槽的内壁上设有滚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螺旋管使水流在管中流动时因为管壁的螺纹而波动,从而水流和管壁之间的传热更加均匀,增加换热面积,提高能效,同时使用拆卸装置,便于快速实现换热器的拆装,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且调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旋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旋管换热器的拆卸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旋管换热器的拆卸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旋管换热器的旋转板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上管箱、3下管箱、4拆卸装置、41**安装板、42第二安装板、43限位块、44滑动球头、45旋转板、5螺旋管、6管程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螺旋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上管箱2,壳体1与上管箱2之间设有拆卸装置4,拆卸装置4包括**安装板41、第二安装板42、限位块43、滑动球头44、旋转板45和滑块,**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为大小相同的环形板,**安装板41垂直安装在壳体1的端部,**安装板41的上侧等间距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均通过弹簧连接有限位块43,第二安装板42垂直安装在上管箱2靠近壳体1的下端,第二安装板42的内侧设有两组位置对称的滑动球头44,上管箱2上设有与滑动球头44的上侧设有与滑动球头44相配合的圆形滑槽,第二安装板42的上设有限位块43相配合的限位孔,限位块43的一侧设有弹性块,第二安装板42的远离壳体1的一侧设有旋转板45,旋转板45靠近第二安装板42的一侧垂直安装有滑块,旋转板45上设有与限位块43相配合通孔,第二安装板42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圆形滑槽,圆形滑槽的内壁上设有滚珠,壳体1远离上管箱2的一端通过拆卸装置4安装有下管箱3,上管箱2侧面设置管程出料管6,壳体1内设有螺旋管5,螺旋管5的上端与上管箱2底部相通,螺旋管5的下端与下管箱3的上部连通,使用螺旋管使水流在管中流动时因为管壁的螺纹而波动,从 而水流和管壁之间的传热更加均匀,增加的换热面积,提高能效,同时使用拆卸装置,便于快速实现换热器的拆装,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且调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工作时,螺旋管5使水流在管中流动时因为管壁的螺纹而波动,从而水流和管壁之间的传热更加均匀,增加换热面积,提高能效,同时通过拆卸装置4可以实现换热器的快速拆装,旋转旋转板45,使限位块43缩回**安装板41,的凹槽内,旋转壳体1,可使上管箱2或者下管箱3与壳体1分离,安装时,将**安装板41与第二安装班42对齐,使限位块43限制第二安装板42的位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且调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