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市钰婷物资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510-85188012
邮箱:491866689@qq.com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振兴路8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通用航空尝试为遥控飞机3D打印热交换器
点击次数:52 更新时间:2024-01-23

  现在很多新风从业者在给客户讲 :新风系统要做微正压 要减少门窗缝隙进来的污浊空气 颗粒物什么的。 并不是说这种理念不对 是不**,不同的生活场景 要有不同的气流组织,正压更合适室外污染大于室内的情况下,当室内污染大于室外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 的是负压,好的新风系统是要考虑到不同生活场景 , 不同家庭成员年龄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等可变化定制化的系统,而不是装成啥样是啥样的 标准件

  ps;更有不少从业者连标准件都装不标准 还。

  我家的经验,做了全屋带PM2.5的双向流新风之后,要把和外面的门窗都尽量封闭,门缝窗缝都换密封条,有条件就做独立玄关,没条件就门外抖一抖拍一拍再进来,基本就能保持室内灰尘非常少的状态。但是卧室不一样,卧室床周围还是会有白白的毛絮,不是灰灰的,是白白的,不太多,一两个月床边清理一次的程度,我估计是床品上的,据说用了高级的烘干机会少一点。

  另外,你不要人家说的正压不正压的,因为从业者家里用着新风的就没几个,要么没钱,要么没搞明白这玩意。新风关键是足够的风量(每小时至少1~1.5次),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安装,经常清理过滤网。门窗密封良好,双向流新风的进出风基本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换气。另外,你要知道厨房油烟机和卫生间换气扇的换气量要比新风大的多的多,只要一开油烟机和换气扇,不管室内原来多少正压都立马变负压……此处如果单向流就呵呵呵呵,所以我的办法是所有门窗密封包括卫生间和厨房,开油烟机和换气扇的时候就只把局部的窗打开一点就好了。

  新风维持空气质量*好的办法,一定是微正压。

  具有热交换的双向流新风机,虽然进风量大于出风量,但是两者一抵消,它更难形成室内微正压的效果,相反还需要提供更大的风量才净化空气,风量一大噪音也会大一些,好处是相对节约保持室内气温的能耗,可以稍微节约一点点空调费,跟具有热交换的新风机贵出来的价格相比九牛一毛。

  建议还是选择单向流的新风机,可以用更小的风量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度,完完全全满足你对灰尘的要求,甚至可以选择小米这种在**机里过滤性能相对较差的新风机。更多新风机的使用安装问题,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里面收录了几十个问题,并还在更新中,关于收藏点赞。

  很圆的星星:新风系统*强科普(下)——新风机如何安装?日常如何使用?如何正确选购新风机?纯科普解答(持续更新)

  远大洁净新风机的热交换器:小型机是纳米高分子材料,中型机是铝制板式热交换器,大型机是铝制转轮式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个配件的功能是热交换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吸收排风时的热量供应给进风,让进风温度适当上升或者下降。对于冬季夏季这些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季节能起到较好的节约能耗作用。

  目前市面上热交换器的材质大多分为三种,纸质,这种属于淘汰品,热交换率低,需要定期更换。金属材质,一般为铝制,属于显热交换,热交换率高,可水洗,终生无需更换。但是在北方可能存在冷凝水的现象。还有一种是特殊材质,像我们**使用的是石墨烯涂层,热交换率实验室条件下可达90%,全热交换,可水洗,也是终生无需更换。

  可以拿来交换一部分的热量或者湿度什么。

  同时可以买更好的价钱。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热交换里面的坑儿太大太深,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太高的交换效率的宣传。

  可以参考:

  我爱DIY:看某厂新风热交换效率测试,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角”盛宴?

  如果全热交换芯是PP纸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在维护时及时更换,正常来说2-3年进行更换。因为PP纸材料抗水性能差,在回收湿度时,水会附着在纸芯上,造成纸芯发霉变形,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滋生细菌,导致空气质量会下降。

  像THOMOS新风搭载的石墨烯全热交换模块,则无需更换,终身可用,我们只需要定期拆卸进行水洗除尘,晾干置放回去就好,类似显热交换铝制热交换也是水洗晾干既可。

  你说的这种系统是有的,在一些中高端的理发店。

  这种热回收系统并不复杂:在洗头盆下面很粗的排水管里,分布着S型或者螺旋型的铜管,铜管的一端接自来水,另一端连接热水器,也就是热水器的前端;当洗头的废水流过排水管的时候,会加热铜管,从而把热水器前端的水也加热,这样热水器在烧这些相对温度较高的水的时候就会用更少的电,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我之前接触过的这种系统,即热式热水器*大功率是5千瓦,用电流表测量的时候特别明显,出热水之后几秒钟,电流就会下降,好像一半都不止。具体多少,我忘了,总之节能效果很明显。

  理发店会选用这种系统,*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节能。他们用的水电都是商用的,价格比民用的要高很多,而且用量又大,所以用这种系统很划算。这是**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理发店的洗头床下面有很大的空间,足够放置热回收系统和热水器,而家用的淋浴间一般没这个条件。

  当然家里如果硬上这种系统也是可以的,肯定能做出来。但问题是这种系统会让水管变得很复杂,除非你把热水器埋地下。复杂的管路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接头,更多的接头就会有更大的漏水隐患。

  为了节约那一点气费(电费)值得吗?

  而且家里那点用量也不值得为了节约去大费周章,这种节约,更像是舍弃楼下的菜市,直接打车去更便宜的菜市买一把小葱一样离谱。

  另外还有一种热回收系统,是做一个收集废水的水箱,水箱里面照样有铜管。这次是用压缩机回收废水的热能,在另一头把水烧热,和空调一样和原理,不同的是它两头的介质都是水而不是空气。

  这种系统用在农村或者别墅应该可以。前段时间在一家家居用品商场看到有德国家用废水循环系统,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

  首先,自来水一般不是0°,0°基本上就冻冰了,你连水都放不出。

  正常情况下自来水管都是深埋,入户裸露也要包裹保温材料的。

  其次,洗澡的时候热水会通过蒸发把热量散失掉,本身就没多少热,流到地面更没多少热

  其次,洗澡的水很脏,全是污垢细菌,你还得先污水净化处理,否则时间长了污垢会黏在水管上造成堵塞。

  一般民用如此得不偿失

  何况现在很多人都用的太阳能。

  热交换并不是新鲜的东西,网上用“空气热交换器”你就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热交换器:

  热交换的原理也很简单,冷热气流相互交换能量。其效率除了介质传热率,*重要的就是交换时间,直白的说,交换器个头越大,气流交换时间越长,效率就越高,所以你看上面的热交换器个头都特别大。

  当热交换器和新风配套,特别是进入家庭后,受限于家庭安装空间,过大的体积显然不太现实,于是管道式新风的热交换器,变成了这样的样子:

  一个效率高的家用交换器器,体积也不会小,有的整机长度会超过一米。毕竟要比较高的交换效率,只能牺牲体积了。

  但这些年来,还真出了一种带热交换的壁挂新风,没有管道不说,而本来需要庞大体积的热交换器,也集成在了小小的壁挂机箱中。

  关键厂家标出的热交换效率并不低,甚至有标出85%以上的神机。

  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小小的壁挂新风的热交换,能做到和庞大的工业管道新风热交换器相当、甚至更高的热交换效率。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厂家,还要做大而复杂的管道新风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壁挂热交换新风,他们是如何“做”到那么“**”的指标呢?

  话说,魔鬼往往在细节中,让我们看看两个厂家宣传广告(为不针对**,相关处做了涂黑处理,以下图片除*后一张外均来源于同一广告。图片来自互联网广告,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一,风量

  这是一个在某东上卖得不错的牌子(从评价数500+可以看出),篮圈标注了“150风量”。

  甚至还有“新风皇”的封号,同样标注了“150风量”

  往下看,机器指标:

  篮圈显示“新风”量为100立方米/小时,那么150风量是指什么呢?

  当然另外50方就不是“新风量”,而是“旧风量”了。

  按照国标的有效换气率计算公式和标准(大于90%),理论上计算它的有效换气率为1-50/(100+50)=66.7%,远未达到国标要求。

  那么,这会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想象,50立方的室内空气,混入100立方从室外进来的气体,这50立方空气的热量,就100%的被“交换”回来了。

  即使没有热交换器,这样的新风,“热交换效率”都有33.3%来垫底了。

  二,宣称的热交换效率

  那么,这个产品宣称的热交换效率如何呢?

  三个关键词:石墨烯(目前***的换热材料)、交换效达70%、还有括号内的“*低档”。

  *大风量为100方,*低档的新风量为30方。那么,在标称风量下,气流进行热交换时间为*小档是的30%。

  标称风量下,真正的换热效率又会是多少呢,厂家并没有说。

  (国标中规定,在标明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明风量等等条件。)

  三,参与热交换的空气比例

  为了对抗雾霾,回风必须比进风小以保持室内微正压,差值的这部分空气并没有参与热交换,真实的“热交换效率”应进行相应比例的扣除。

  四,气流短路现象造成热交换效率的变化

  壁挂新风狭小的机体,无管道却搞出双向流,那么安装避免不了室内出风-回风口以及室外进风-排风口之间的距离过短,带来的气流短路:部分新风刚从室外进来可能就要被排出去,同样排出去的污浊气流有部分马上又被抽回到室内。

  气流短路在指标上和混风是一样的效果,尽管降低了系统的有效换气率,但可以同等比例的提升“热交换效率”。

  五,满足国标条件下的真实效率

  国标要求其实真的不算高,所以甚至还有可以“合理利用”的指标:

  热交换器漏风率小于10%(有效换气率大于90%);

  新风机内部、外部漏风率小于3%、3%。

  比如有效换气率为92%、内部外部漏风率各为2%,该产品是满足国标的,这个时候,真实的”热交换效率“,应该是测试值的88%。

  .

  很感慨上图中厂家的广告词: “想怎么装,就怎么装”,这大概就是壁挂热交换新风*吸引人的特点了。

  当然,如果你只在乎“节能减排”的美好设想,而不在乎实际效果,怎么装都可以。

  友情提示:

  如果用户用二氧化碳测试仪,以上五个场景后面,系统真实的“有效换气率”都是可以简单的测试和计算出来的。

  真实的“热交换效率”=测试值*有效换气率

  六,使用场景

  以下是另外一个岛国“知名**”的广告,告知了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一个据称能应对-30度低温环境的热交换新风机,-10度以下时,除了开启电加热,还有的办法就是内循环。

  而我们*关心的雾霾净化,等室外PM2.5达到75的时候(对应空气质量指数100),我们正需要新风的时候,它却只能开启内循环,或者开启时间在15%以下,成功地将高大上的“热交换”新风机变成了室内净化器.

  为了所谓的“热交换“,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儿?

  神奇的壁挂热交换新风机,所有的广告做得都很美,但现实犹如一首歌:

  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以下内容编辑于====

  别说壁挂式了,就是管道式的热交换效率,也不像厂家宣传的那么真实,以下是一个厂家的热交换效率测试,作假手段之粗糙,简直是不忍看。

  我爱DIY:看某厂新风热交换效率测试,一场光怪陆离的”视角”闹剧

  如果扣除隐蔽的混风带来的水分,真实的热交换效率一定在30%以下,却敢冒充70%多。

  写在前面的申明:

  本文分析所引用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优酷视频,原作者:万万法

  优酷允许其用户使用其网页公开发布的视频图片,用作非商业目的。

  原视频链接如下:

  优酷视频

  新风连载15——全热交换新风机真的没用?(东北地区实测)_新风系统_什么值得买

  知乎也有相关文章及视频,因为作者一直不同意我使用其在知乎上文章内容和图片来作相关分析。知乎亦有相关规定,我表示尊重及严格遵守。

  如果网友对知乎上内容感兴趣,请联系作者查阅:

  @万法

  正文:

  本人作为一个退休的前攻城狮,凭借自己对新风知识的学习了解和干干净净的内心,试图在网上给网友普及一些相关知识。我认为新风本来就是净化空气的,从业者(包括我这种DIY,甚至无业的、民科什么的)内心首先应该是净化的。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和视频,讲的是一个某厂家的人员做了新风一个全热交换测试。

  在全风量、10送6回的室内正压状态下,测试到的“热交换效率”为73.2%!这是一个在以上限定下,理论上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下面让我带你逐一分析:

  首先,根据优酷视频得到的”测试数据”结果为:温度室外-1.9、室内20.5、出风口14.5度。

  来看录像:

  1、首先测试出风口温度,第40秒,测试刚刚开始,不经意间,看到温度计这个时候的温度为28.5度?

  可是,室温不是20.5度吗?这个28.5度是怎么来的呢?

  原因只能有2个:室温是28.5度(而非20.5度),或者测试人员肢体接触到了仪器的探头。

  **种可能,不评价。室温28.5的确是有些高(),仅有可能出现在特定和不可常理的情况;

  第二种可能,我也没有看到,测试人员一直很小心的避免着接触温度计探头。

  2、从2分18秒测试完出风口,疑似(作者“完整的录像”里面没有交代)将温度计放置到一堆建材的袋子上,然后去看室外温度计的读数:-1.9度

  3、到2分52秒,温度计从14.5度上升到16.1度,历时34秒钟,上升了1.5度。记住这一段温度上升速度应该快;

  4、2分57到58秒,视频画面明显抖动后,温度上升到了22.2度,仅仅1秒钟,温度上升了6.1度!理论上这一段温度上升速度应该很慢,因为探头温度与室温已经很接近了。

  怎么就快慢颠倒了呢?而难道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作用?

  如果你再仔细地去对比前后图像帧,你可以发现,尽管看来很像同一个地方的同一个仪器,但仔细看,可能还是有区别的,同一个地方没错(注意袋子表面粉尘的印记是相同的),但仪器的状态,比如安放角度和探头的绑线扎带都可能有轻微的变化(也许是我眼花了哈)。

  很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温度计,有着不同的读数,却被当成同一个温度计,在同样的地点、以几乎相同的方式存在。

  其实用两个温度计来测试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它们有不同的读数,却又被”装“成同一个温度计。

  这是为什么呢?这段时间,难道真有外星人出现?

  5、我不愿做很坏的推测,继续往下:

  温度计结果到22度,这个时候,现场有人说了句,“室温22度”之类的话,但测试还是继续往下继续了.

  因为,如果室温是22或者22.2度,那么,“测试的”全热交换效率就超会不过70%呀,可能没法交差吧,所以还是继续测吧!

  6、然后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找到了合适的测试数值20.5度!

  咦!怎么跑到地上去了。

  管他的,测试结果很满意了就好了!

  欧耶!

  总结:

  1、开始测试出风口温度时,温度计显示(室温?)为28.5度;

  2、一个14.5度的温度计探头,放入室温20.5度(姑且认为是这个温度),用了34秒钟,温度升到了16.1度;但下一秒钟,就发疯般的飙升到了22.2度(记住测试人员告诉我们,室温是20.5度)!

  3、*后找到了温度计,显示20.5度,是在地上。

  然后,测得了一个非常非常满意的结果,这是关键!

  想要控制测试的结果,就这么简单!

  想要什么数值,就有什么数字,就这么任性!

  今天,你信了吗?

  -本文完-

  (说明:本段落编辑于2022年1月23日。

  几经周折和努力,我竟然得到了当时这个测试的现场人员,和厂家相关人员的微信对话记录!

  这是本次测试的辅助证据!不知道各位看官和厂家人员会作何感想?

  以下截图,是来自于现场测试人员的微信记录,很完整的解释了以上的两种可能性:

  **,测试人员一直在刻意不触碰温度计,这是测试基本要求。

  第二,参见截图*下部,发消息的时候,室温是27度。所以我们认为,当时白天,室温是28.5是非常可信的。

  第三,测试所采用用的室温20.5度,是刻意、刻意、刻意“找到”的一个温度比较低的地方。

  -----本段落编辑结束----2022.01.23)

  总结分析:

  原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测试”,告诉用户一个“事实”:家用热交换新风的热交换效率可以达到所宣传的70%甚至更高。

  但是,以上的分析,揭露了事实真相,“热交换效率”,只有50%左右。不忙,还有无处不在的混风,业界通用至少在30%以上,那么:

  家用新风,真实的热交换效率,实际上只能达到30%左右。

  混风案例请参考:

  我爱DIY:新风避坑儿系列之-有意无意和无处不在的“混风”

  写在前面的话:

  在决定将新风“避坑儿”写成系列之前,首先要感谢那些在新风界坑蒙拐骗的人,是他让我知道了“民科”存在的价值。我一直把那种的人对我的攻击,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既然有人给了我这么强的动力,我很乐意用笔去一层层地、剥开他们欺骗人的伪装。

  希望我所写的,有一天能够帮上认真看过我文章的人。

  正文:

  今天以一个发布在B站的新风现场测试视频作为分析对象,本分析不针对**。看以下分析请忽略**信息(我先闭上我的眼睛跳过了**)。

  本文分析的内容和图片均来自B站。

  原作者:啥里吧唧的

  原视频链接如下:

  xxxx新风 250风量 郑州市永威城 3号楼1单元记录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请直接跳到第27-29秒,这是一段测试管道新风出风口PM2.5的结果画面,如下图所示。

  请注意一个前提,这个仪器并不是视频拍过去的时候才放进去的,而是事先放置于管道的,因为测试稳定数值需要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

  PM2.5的数值是3,也是正常的。

  那么,不正常的是什么呢?

  请注意图中仪器的第二行,是CO2浓度值,为593ppm。

  我们知道,新风是从室外引入空气,经过过滤后排入室内,那么出风口的气流CO2浓度,应该是室外的非常接近。

  一般来说城市室外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中心线在400ppm附近,上下大致在50ppm内分布。今天我们就以400ppm来分析:

  如果出风口空气都是从室外引入,二氧化碳浓度应该在400ppm左右,那么这593ppm怎么来的呢?答案很简单,有一部分空气,不是来自室外,而是因为混风”/"漏风等操作,将原本室内的空气又混了进来。

  因为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000ppm是新风设计的标准之一,那么合格的新风启用后,室内CO2浓度不应高于1000ppm。

  我们假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1000ppm,那么混入室内空气的比例是:

  (593-400)/(1000-400)=32.2%

  如果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为800ppm,那么混入室内空气的比例是:

  (593-400)/(800-400)=48.3%

  详细的测试方法及依据,请参考:我爱DIY:如何测试新风的有效风量(俗称“新风量”)?

  那么,这次厂家测试,如果论风量,结果就是:

  有32.2%以上的出风口风量是原本就在室内的,换句话说,有32.2%以上的风量是被“注水”的!

  那么,这些风量的“缺斤少两”,除了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外,还有哪些“好处”呢?

  当然是热交换效率可以“被测试”得更高!

  这个很好理解,冬天从室外抽冷空气进来时,在某处提前混入更多室内原本温暖的空气,那么,出风口的气流温度就会上升更多,让可测到的“热交换效率”有更高的数字。

  所以,如果以上的情况,如果进行热交换效率“测试”,则相应的“热交换效率”就会32.2%的“提升”!

  这也许就是有厂家对有意无意的”混风“那么热衷的重要原因了,甚至还有很多类似的专利技术。

  本期小结:

  混风在严格的意义上,和漏风是同一概念,是将原本在室内的空气,再送到出风口来。

  它的“作用”是:

  通过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流重新组织,较大幅度”提升“新风系统风量”和“热交换效率”的测试结果。

  -本视频更多分析,且听下回分解-

  省煤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来加热给水的一种热交换器?省煤器的作用主要为: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省燃料?充当部分加热受热面或蒸发受热面?

  如果锅炉的给水不经过省煤器(即不安装省煤器)而直接进入锅筒,由于锅筒内的水温接近饱和温度,而且压力越高,这个饱和温度的数值就越高?这势必导致离开锅炉的烟气温度仍很高?而有了省煤器后,给水先流经省煤器,利用给水和烟气的较大温差进行换热,使烟气充分冷却,降低了排烟温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回热循环可提高电厂的热效率,现代大型锅炉的给水温度也较高,仅利用省煤器已不能充分降低排烟温度了,而需要布置空气预热器?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汽车和商用空调行业,以下面这种单排平行流结构为主:单排平行流微通道

  近年来,随着微通道换热器在工业制冷、食品冷链、医疗冷链等各个行业的应用,类型越来越丰富。

  1,排数上,可以做双排或者多排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多排微通道换热器

  2,折弯上,可以做L型折弯、C型折弯、O型折弯等L型折弯微通道换热器C型折弯微通道换热器O型折弯微通道换热器

  3,安装上可以带钣金/塑料风罩,一体式,十分便捷带钣金风罩微通道换热器带塑料风罩微通道换热器

  丰富的型号使得应用环境可以越加多样化。

  目前,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正在与技术公司Conflux合作,为他们的MQ-9B系列遥控飞机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燃油热交换器。

  “我们希望能够将燃油热交换器做得更小,更轻,同时还能提高热传递效率。”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运营副总裁斯蒂芬-艾亭(Stephen Eiting)说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造一种新的热交换器。目前,Conflux已经3D打印了新热交换器的原型。接下来,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将开展测试。

  “我们3D打印的是一种冷板热交换器(HX),可以为MQ-9B系列各种UAS平台的高耗散线路可替换单元(LRU)提供额外的冷却能力。为了实现遥控飞机更高的系统需求,我们需要把热交换器做得更紧凑,同时还需要提高性能。就需要使用3D打印这样的**制造技术,因为一些结构无法用传统工艺来制造。” Conflux的业务发展经理阿贝-马苏德(Abe Masoud)说道。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是一家无人驾驶飞机开发商,为**、安全、治理、环境行动等开发现代解决方案。Conflux是一家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公司。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