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该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包括换热联箱,换热联箱内设置有换热机构,换热机构由H型翅片双管结构及连接在H型翅片双管结构首末端的进口接头结构和出口接头结构组成,整个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使用灵活,换热效率高,相对于常见换热器内翅片管结构,本装置中H型翅片双管结构的采用顺列布置,翅片将基管表面空间分成若干小的区域,对烟气具有均流作用,与采用错列布置的光管或螺旋翅片等相比,不仅钢构性好不易变形,磨损寿命更高,同时双管时的结构也能提高换热流量,提高效率,避免热能的浪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较强的实用性。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翅片管是一种换热元件。是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通常在换热管的表面通过加翅片,增大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或内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这样一种换热管。[0003]翅片管的种类很多,根据翅片安装位置的不同,翅片管有内翅片管和外翅片管两种,其中以外翅片管应用较为普遍,根据翅片排列方式的不同,翅片管有纵向翅片管和横向翅片管两种,根据基管形状的不同,翅片管有圆翅片管、椭圆翅片管和扁管翅片管等。[0004]但现有翅片管安装在换热器内依旧会对流通的烟气侧流动阻力还比较大;烟气侧的换热系数比较小;并且抵抗飞灰磨损能力不够强,使用寿命不够长,单翅片管的钢构性不好,易变形,磨损寿命短,因此,设计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翅片管安装在换热器内依旧会对流通的烟气侧流动阻力还比较大;烟气侧的换热系数比较小;并且抵抗飞灰磨损能力不够强,使用寿命不够长,单翅片管的钢构性不好,易变形,磨损寿命短等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包括换热联箱,所述换热联箱内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由H型翅片双管结构及连接在H型翅片双管结构首末端的进口接头结构和出口接头结构组成,所述换热联箱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安装支撑机构,所述H型翅片双管结构包括**基管和第二基管,所述**基管和第二基管在换热联箱内呈折叠式分布,且**基管与第二基管均设为椭圆状,所述**基管和第二基管上均焊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翅片和第二翅片,且多个**翅片和第二翅片将**基管与第二基管进行支撑连接。[0008]优选的,多个所述**翅片和第二翅片中每两个相靠近的**翅片和第二翅片相靠近端中部均开设有透气槽,且透气槽设为椭圆形。[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翅片和第二翅片与**基管和第二基管相接触面均固定有焊接贴合板,且焊接贴合板与**基管和第二基管相贴合。[0010]优选的,所述进口接头结构包括集成腔,所述集成腔连通于**基管和第二基管的右端,所述集成腔的右侧连通有换热介质进口,所述出口接头结构包括集成腔,所述集成腔连通于**基管和第二基管的右端,所述集成腔的左侧连通有换热介质出口。[0011]优选的,所述换热联箱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且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分别设置有向外弯转的角度。[0012]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与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之间呈交错设置。[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护板,两个所述护板分别焊接于换热联箱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护板的底部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有两个安装件,四个所述安装件上均开设有安装孔。[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海绵层,且两个支撑板的高度均低于换热联箱底部的高度。[0015]优选的,所述换热联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穿槽,且多个穿槽分别与**基管和第二基管相匹配,所述**基管和第二基管与四个穿槽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缓冲橡胶层。[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0017]1、本方案中,整个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使用灵活,换热效率高,相对于常见换热器内翅片管结构,本装置中H型翅片双管结构的采用顺列布置,翅片将基管表面空间分成若干小的区域,对烟气具有均流作用,与采用错列布置的光管或螺旋翅片等相比,不仅钢构性好不易变形,磨损寿命更高,同时双管时的结构也能提高换热流量,提高效率,避免热能的浪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翅片管安装在换热器内依旧会对流通的烟气侧流动阻力还比较大;烟气侧的换热系数比较小;并且抵抗飞灰磨损能力不够强,使用寿命不够长,单翅片管的钢构性不好,易变形,磨损寿命短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带有热能的烟气会流通贯穿换热联箱内,通过换热联箱内的H型翅片双管结构中的换热介质对烟气中的热能进行吸取,实现热交换,并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双管结构也能提高换热介质可换热的流量,配合H型翅片双管结构中**基管和第二基管上的多个等距分布的**翅片和第二翅片提高换热效率,并将**基管和第二基管设为椭圆状可提高与多个**翅片和第二翅片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连接在H型翅片双管结构首末端的进口接头结构和出口接头结构可分别用于换热介质的通入与流出,并且将双管进行结合,可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度,配合换热联箱前后两侧的安装支撑机构可便于安装的同时提高装置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0018]2、本方案中,将多个**翅片和第二翅片中每两个相靠近的**翅片和第二翅片相靠近端中部均开设有椭圆形透气槽,可避免翅片对换热联箱内流通的烟气流动阻力,提高烟气的传输效率,也提高烟气与**基管和第二基管及多个**翅片和第二翅片的接触面积,在多个**翅片和第二翅片与**基管和第二基管相接触面均固定有与**基管和第二基管相贴合的焊接贴合板,不仅可提高多个**翅片与第二翅片在**基管和第二基管上焊接的稳定度,同时也能提高**翅片和第二翅片与**基管和第二基管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进口接头结构及出口接头结构分别由两个集成腔对**基管和第二基管的始末端的换热介质进行回合,并通过两个集成腔上的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导入和导出,经过换热联箱内H型翅片双管结构实现换热,在换热联箱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用于向换热联箱内导入和导出烟气,并且在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分别设置有向外弯转的角度可提高装置与外部烟气源的连接安装便捷度,将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与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之间呈交错设置可避免烟气的直入和直出,提高与换热联箱内换热机构的接触时长,提高换热效率,安装支撑机构即通过两个固定在换热联箱前后两侧的两个护板底部的两个支撑板进行支撑,而两个固定在护板顶部的两个安装件配合两个安装孔可便于整个装置的安装,在两个支撑板底部均设置有海绵层可提高装置支撑的稳定性,并且将两个支撑板的高度均低于换热联箱底部的高度可使整个换热联箱底部处于镂空状态,避免了换热联箱与地面的接触,低温的地面会影响装置的换热效率,在**基管和第二基管与四个开设在换热联箱左右两侧的穿槽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缓冲橡胶层可避免**基管和第二基管长时间使用出现位移,提高**基管和第二基管与换热联箱之间连接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密封效果。附图说明[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第二视角图;[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联箱(1),所述换热联箱(1)内设置有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由H型翅片双管结构及连接在H型翅片双管结构首末端的进口接头结构和出口接头结构组成,所述换热联箱(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安装支撑机构,所述H型翅片双管结构包括**基管(2)和第二基管(3),所述**基管(2)和第二基管(3)在换热联箱(1)内呈折叠式分布,且**基管(2)与第二基管(3)均设为椭圆状,所述**基管(2)和第二基管(3)上均焊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翅片(9)和第二翅片(10),且多个**翅片(9)和第二翅片(10)将**基管(2)与第二基管(3)进行支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翅片(9)和第二翅片(10)中每两个相靠近的**翅片(9)和第二翅片(10)相靠近端中部均开设有透气槽(11),且透气槽(11)设为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翅片(9)和第二翅片(10)与**基管(2)和第二基管(3)相接触面均固定有焊接贴合板(12),且焊接贴合板(12)与**基管(2)和第二基管(3)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H型翅片管及H型翅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接头结构包括集成腔(4),所述集成腔(4)连通于**基管(2)和第二基管(3)的右端,所述集成腔(4)的右侧连通有换热介质进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少忠,毛颖超,谷洪刚,李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顺佳低温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