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还是先要理解散热器的工作原理。所有跟温度有关的配件或产品(例如空调、冰箱等)都遵循下图所示的工作模型:
对CPU散热器来讲,热源就是CPU,冷媒在吸收CPU散发的热量之后就会依靠热运动移动到放热端将热量释放,冷却之后就会回流至热源附近,然后继续吸热运动,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CPU散热器分类
散热器和其他部分电脑配件雷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也可以分成多个类别,按照冷媒的种类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水冷和风冷两大类别。水冷可以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而风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有热管和无热管、塔式和下压式等类型。
水冷
水冷散热器想必PC玩家都不会陌生,这是一种以冷却液作为介质的散热器形式,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安装方式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两种类型。
上图中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是普通用户各大电商网站上就能轻松买到的产品,主要结构由冷头、冷排和风扇三部分组成。冷头负责吸收CPU散发出来的热量,冷头中的水泵负责提供冷液流动的动力;冷排负责将冷液吸收的热量散发到机箱之外;风扇负责加速冷排散热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散热效率。这里要插一句关于冷排规格的知识,通常我们会把能装一枚12cm风扇的冷排称为120冷排,能装两枚12cm风扇的冷排称为240冷排,以此类推,上图的水冷散热器就属于360冷排。
一体式水冷通常是追求颜值的玩家**散热器类型,但是这种跟风式购买是完全错误的。一体式水冷的高利润是促使水冷厂商不断营销的根本原因,同等售价下一体式水冷的散热效率、噪音控制、寿命长度、安全风险都远不及与之相匹配的风冷产品,入门用户切忌盲目跟风购买一体式水冷产品。
上图示意的分体式水冷是发烧级用户或是不在乎预算的玩家所能接触的水冷形式。受成本影响,分体水冷在颜值、散热效率等方面都是非常霸道的存在。因为分体式水冷还有为显卡提供水冷散热的加成,所以存在价值就更加明显。分体式水冷也由冷头、水泵、水管、冷排这几部分组成,我们暂不赘述。
风冷
风冷散热器虽然可以分为无热管和有热管两种,下文我们就对这两种不同构造形式的散热器进行简单的讲解。
无热管风冷散热器
这类散热器完全依靠金属和空气流动导热,效率很低,噪音方面也不能让人满意。除了一些追求极限空间压榨的场合,大部分情况下根本压不住CPU的温度。不客气地说,这类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还不如CPU自带的散热器。
有热管散热器利用热管和密封在其中的冷媒进行热传递,一般由底座、热管、鳍片、风扇四部分组成。可以根据风扇风向分为下压式和塔式两种。
下压式
下压式散热器顾名思义,是指风扇位于散热器顶部与主板平行,空气由上往下运动的散热器种类。空气经过风扇、鳍片之后被主板阻挡,开始向四周扩散。
下压式结构的优势非常明显:1.高度低,可以适用各种空间比较狭小的机箱,尤其是ITX小主机;2.因为空气流动会被主板阻挡并向四周扩散,因此也能够帮助CPU周围的部件散热,比如供电模组和内存。
相对的,下压式散热器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气流方向杂乱,不适合构建机箱内风道,也因此会影响显卡等发热大户的散热;其次,越接近风扇中心风力就越弱,轴承部位是下压风的盲区,天然没办法将散热效率*大化;*后,由于部分空气会被主板反弹,因此下行空气还要抵消这部分反弹回来的空气的冲击,所以散热能力被进一步削弱。因为上面三个缺点太突出,因此下压式散热器已经很少在DIY市场遇到了。
目前这类散热器出现的场合主要是使用集显、功耗极少的ITX机箱和大部分奸商的组装机产品,有购买独立显卡整机需求的同志尽量避开这一雷区。
塔式
塔式结构风冷散热器是目前整个市场上散热器的主流形态。同样也是由底座、热管、鳍片、风扇这四部分组成。
塔式散热器的工作方式和原理与下压式散热器相同:热管中的冷媒在底座部分吸热气化;上升到达鳍片位置的时候,因为鳍片大大提高了热管和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再加上风扇提供的空气流动,所以热量很快被带走,冷媒液化回落;回落到底座的冷媒再次吸热气化上升,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塔式散热器解决了下压式散热器的几个突出缺点。无论是后吹还是上吹(一般是后吹),都可以**配合机箱构建风道;同时塔式结构也能够带来更多放置鳍片和热管的空间,提升散热效率。
当然,塔式散热器也有它不可避免的缺点,*大的一条就是塔式散热器普遍比较重,这对主板的刚性是个考验,因此使用塔式散热器的朋友们要注意每半年检查一下散热器和主板形态,避免出现形变。
后记
对于大部分PC用户来讲,购买整机或者DIY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散热器的选择问题,在这里我们还是做一个简单的小总结,争取让读者们绕开雷坑。
首先,尽量避免购买下压式散热器或者使用了下压式散热器的整机产品(这类整机要么CPU性能比较差,要么就是缩水压缩成本)。
其次,尽量不要购买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目前市售水冷散热器品质参差不齐,一大批牛鬼蛇神厂商都在上架自家水冷产品。与之相伴的是高价格、水泵噪音和潜在的漏液问题。水冷散热器能带给用户的只是比较好看的外形和一点点散热能力的提升,得不偿失。综合来看,绝大部分一体水都被同价位的高端风冷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