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低氮排放的炉排翅片管。
[0002]锅炉工作时, 燃烧后的燃气会产生烟气, 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的解决办法之一是, 使用翅片管等换热装置, 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 对燃气进行预热, 就可减少部分氮氧化物的产生。
[0003]因烟气的产生主要是在燃烧环节, 所以这种方法能减少的氮氧化物有限。
[0004]本申请目的在于, 使用翅片管替代锅炉中的燃烧器, 降低火焰根部温度, 减少热力型氮氧化物的形成, 达到减排的目的, 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低氮排放的炉排翅片管, 包括燃烧器, 燃烧器两侧的侧壁之间安装有多个基管, 基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翅片管, 翅片管的两侧设置为弯折状, 且翅片管的两侧形成密封平面, 翅片管上每两个相邻的翅片之间均形成水滴通道, 每两个相连的翅片管之间均为紧贴状态, 燃烧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盖箱和燃烧室, 盖箱位于翅片管的上侧, 燃烧室位于翅片管的下侧, 且燃烧室贯穿燃烧器的底端, 盖箱的底端和燃烧室的顶端包围多个翅片管, 每两个相邻的翅片管之间均安装有长条状的隔条, 燃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 进气管的底端与盖箱相连通。
[0005]进一步的, 燃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器, 增压器与进气管相连通; 通过增压器的设置, 可使燃气在喷出时具有一定的压力, 避免从间隙喷出的燃气被点燃, 防止燃烧室的外侧、 燃烧器的内部也发生燃烧。
[0006]进一步的, 燃烧器的顶端与进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副气管; 从盖箱和基管、 燃烧室和基管之间排出的燃气可通过副气管和进气管重新排入盖箱的内部进行燃烧。
[0007]进一步的, 燃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 抽气管与副气管相连通, 副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抽气管可将泄漏在燃烧器内的燃气抽出并排入进气管的内部, 防止进气管内压力过大导致燃气通过副气管排入燃烧器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 盖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导流板罩在多个翅片管的外侧, 且导流板将燃烧室包围;通过上述设置,可对部分燃气预加热,预加热的燃气可减少供给的燃气量, 直接节约燃料, 且增加物理热而不增加排烟体积, 进一步的降低了氮污染物的排放量。
[0009]进一步的, 翅片管弯折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通过加强筋的设置, 防止了翅片管的弯折面出现形变。
[0010]进一步的, 翅片管为铝管一体轧制而成, 基管与翅片管之间过盈连接。
[0011]进一步的, 基管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且基管与翅片管胀接, 通过上述设置, 可进一步减小基管与翅片管之间的空隙, 降低接触热阻, 提高热交换效率, 且组合后的翅片管同时具备铝和不锈钢的机械性能, 使用效果更好。
[0012]进一步的, 每两个相邻的翅片管方向相反, 且弯折的平面相卡接, 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相邻翅片管之间的紧密性。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 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0014](1)该翅片管通过燃烧室等装置的设置, 燃气通过水滴通道排入燃烧室的内部, 燃气进入燃烧室的内部后将其点燃进行燃烧, 此时火焰根部的热量被基管和翅片管迅速交换带走, 降低了火焰根部温度, 同时从水滴通道喷出的燃气形成的若干小火束, 使火焰温度更容易扩散, 避免了局部高温, 从而可以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的形成, 达到减排的目的,减少烟气带走热量, 提高了热利用率, 间接的节省燃气, 达到节能的目的, 且通过导流板等设置,可对部分燃气预加热, 预加热的燃气可减少供给的燃气量, 直接节约燃料, 且增加物理热而不增加排烟体积, 进一步的降低了氮污染物的排放量。
[0015](2)燃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器,增压器与进气管相连通;通过增压器的设置,可使燃气在喷出时具有一定的压力,避免从间隙喷出的燃气被点燃, 防止燃烧室的外侧、 燃烧器的内部也发生燃烧。
[0016](3)燃烧器的顶端与进气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副气管; 从盖箱和基管、燃烧室和基管之间排出的燃气可通过副气管和进气管重新排入盖箱的内部进行燃烧。
[0017](4)燃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 抽气管与副气管相连通, 副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抽气管可将泄漏在燃烧器内的燃气抽出并排入进气管的内部, 防止进气管内压力过大导致燃气通过副气管排入燃烧器的内部。
[0018](5)盖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导流板罩在多个翅片管的外侧, 且导流板将燃烧室包围; 通过上述设置, 可对部分燃气预加热, 预加热的燃气可减少供给的燃气量, 直接节约燃料, 且增加物理热而不增加排烟体积, 进一步的降低了氮污染物的排放量。
[0019](6)翅片管弯折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通过加强筋的设置, 防止了翅片管的弯折面出现形变。
[0020](7)基管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且基管与翅片管胀接, 通过上述设置, 可进一步减小基管与翅片管之间的空隙, 降低接触热阻, 提高热交换效率, 且组合后的翅片管同时具备铝和不锈钢的机械性能, 使用效果更好。
[0021](8)每两个相邻的翅片管方向相反, 且弯折的平面相卡接, 通过上述设置, 可进一步提高相邻翅片管之间的紧密性。
[0022]图1为本申请的正视剖面图;
[0023]图2为本申请燃气泄漏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翅片管处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翅片管处的立体剖面图;
[0026]图5为本申请翅片管处的俯视剖面;
[0027]图6为本申请翅片管上水滴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7为本申请翅片管处的侧视结构图;
[0029]图8为本申请燃气流向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申请多个翅片管卡接时的俯视剖面结构图。
[0031]图中标号说明:
[0032]1、燃烧器; 2、基管; 3、翅片管; 4、隔条; 5、盖箱; 6、燃烧室; 7、进气管; 701、增压器;8、 副气管; 801、 抽气管; 9、 导流板。
[003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种实施方式:
[0035]请参阅图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氮排放的炉排翅片管, 包括燃烧器1, 燃烧器1两侧的侧壁之间安装有多个基管2, 基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翅片管3, 翅片管3的两侧设置为弯折状, 且翅片管3的两侧形成密封平面, 翅片管3弯折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通过加强筋的设置, 防止了翅片管3的弯折面出现形变, 翅片管3上每两个相邻的翅片之间均形成水滴通道, 每两个相连的翅片管3之间均为紧贴状态, 燃烧器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盖箱5和燃烧室6,盖箱5位于翅片管3的上侧, 燃烧室6位于翅片管3的下侧, 且燃烧室6贯穿燃烧器1的底端, 盖箱5的底端和燃烧室6的顶端包围多个翅片管3, 每两个相邻的翅片管3之间均安装有长条状的隔条4, 燃烧器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 进气管7的底端与盖箱5相连通; 燃气通过进气管7排入盖箱5的内部, 这时燃气在隔条4的隔挡之下, 通过水滴通道排入燃烧室6的内部,燃气进入燃烧室6的内部后将其点燃进行燃烧, 此时火焰根部的热量被基管2和翅片管3迅速交换带走, 降低了火焰根部温度, 同时从水滴通道喷出的燃气形成的若干小火束, 使火焰温度更容易扩散, 避免了局部高温, 从而可以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氮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形成, 达到减排的目的, 减少烟气带走热量, 提高了热利用率, 间接的节省燃气, 达到节能的目的。
[0036]第二种实施方式:
[0037]请参阅图1?2,燃烧器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器701,增压器701与进气管7相连通; 由于翅片管3的边缘是不规则形状, 所以盖箱5和基管2、燃烧室6和基管2之间的连接处密封性较差, 会有部分燃气外泄, 而通过增压器701的设置, 可使燃气在喷出时具有一定的压力, 避免从间隙喷出的燃气被点燃, 防止燃烧室6的外侧、 燃烧器1的内部也发生燃烧。
[0038]请参阅图1?2和7?8, 燃烧器1的顶端与进气管7之间固定连接有副气管8; 从盖箱5和基管2、 燃烧室6和基管2之间排出的燃气可通过副气管8和进气管7重新排入盖箱5的内部进行燃烧, 燃烧器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气管801,抽气管801与副气管8相连通, 副气管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抽气管801可将泄漏在燃烧器1内的燃气抽出并排入进气管7的内部, 防止进气管7内压力过大导致燃气通过副气管8排入燃烧器1的内部。
[0039]请参阅图1?2和7?8, 盖箱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9, 导流板9罩在多个翅片管3的外侧, 且导流板9将燃烧室6包围; 燃气通过盖箱5和基管2、 燃烧室6和基管2之间的缝隙排出时, 可被导流板9指引至与燃烧室6的接触, 而燃气在燃烧室6的内部燃烧时燃烧室6的温度升高, 这时从缝隙中排出的燃气就可被预加热, 预加热的燃气可减少供给的燃气量, 直接节约燃料, 且增加物理热而不增加排烟体积, 进一步的降低了氮污染物的排放量。
[0040]请参阅图9, 翅片管3为铝管一体轧制而成, 基管2与翅片管3之间过盈连接, 基管2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且基管2与翅片管3胀接, 通过上述设置, 可进一步减小基管2与翅片管3之间的空隙, 降低接触热阻, 提高热交换效率, 且组合后的翅片管同时具备铝和不锈钢的机械性能, 使用效果更好, 每两个相邻的翅片管3方向相反, 且弯折的平面相卡接, 通过上述设置, 可进一步提高相邻翅片管3之间的紧密性。
[0041]以上所述, 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