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工业品呈现出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的趋势,部件的热流密度也随之大幅增加,普通的风冷散热在很多场景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液体冷却的常用冷却工质为水,或者配比不同体积分数的乙二醇混合,以增强稳定性。
因此,为了适应大幅度散热的需求,水冷板散热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工业品的散热冷却,比如电动汽车电池包、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控制器、医疗器械、IT服务器、变流器、军用各类电子控制机箱等。相对于传统的强迫风冷散热,水冷散热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散热效果,增大散热功率,且较容易实现高防护等级。
本算例基于某型水冷板进行Fluent仿真分析,着重介绍工作流程;该产品主要个性化特点是冷板的外部,焊接了大量的波浪形散热翅片,用来提升散热效果。
一、几何处理
对于大多数的水冷板散热问题,工作思路较为明确,仿真中的物理条件设定也相对简单;该类问题的主要难点在于几何处理,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部分散热翅片厚度较小,如划分三维几何则工作量巨大,需做无厚度处理;
② 部分散热区域连接处有曲线相切的情况,如不处理则网格质量极差;
③ 部分几何在格式转换中存在问题,需要手动修复;
④ ……
本算例由仿真秀-Fluent交流群某网友提供,它基于某型水冷板进行仿真分析,主要介绍仿真思路及方法,因此对于几何的规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减。
图1 原始水冷板几何模型
图2 原始水冷板几何模型(近视角)
图3 原始水冷板几何模型(剖面模式)
通过剖面图可以发现,改型水冷板的翅片及箱壁厚度很小(0.1mm)如按照固体区域进行三维网格划分,则网格数量将不可控制,不符合工程项目效率优先的思想,为此必须要进行薄壳化处理。
同时,该模型周期性较强,但几何规模较大。因此,本算例适当的减小了几何的规模,但仍旧可以较好的说明该问题的仿真工作思路,同时可以增加学习效率。
图4 规模减小后的水冷板几何模型
1、几何修复及检查:该几何仅包含实体,且并没有干涉和间隙,因此不需要做任何的几何修复工作。
2、内流场获取:通过SCDM中“体积抽取”功能,可以快速获取流体区域(只包含水)。
图5 内流场获取
图6 水冷板内流场区域和散热翅片
获取内流场后,使用“拉动、移动、直到”等功能对内流场的尺寸进行调整,去掉所有的狭缝区域,目的是减小网格的数量。
原固体箱体区域则不予保留,简化为水部分流体几何的外边界(无厚度),该边界两侧均为流体区域,内部是水,外部是空气。
3、翅片区域处理
翅片区域有两个问题:一是厚度较小、二是与箱壁相切。
图7 水冷板内流场区域和散热翅片(间隙较小或相切)
图8 测量翅片的厚度为0.1mm
图9 取中面操作
翅片厚度较小,通过SCDM中“抽取中面”功能,可以将其简化为无厚度面,有效减小网格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图10 取中面操作后的翅片
翅片周期性明显,而且有相切的区域需要处理,因此先取一个周期进行修改,然后再阵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图12 采用面分离的方法,保留翅片的一个周期
通常CFD仿真中处理相切的方法就是增加一个台阶,对于本案例,同样采用该种方式,首先把相切附近的面删除掉,然后再把两侧融合起来,总的来讲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的。
**步:面分割第二步:面投影
第三步:面删除
第四步:面融合
点击阅读完整全文
算例在线帮 | 某型无厚度翅片水冷板散热的Fluent仿真分析
FLUENT散热器耦合换热模拟
相关推荐:
1、附赠仿真学习包,包含结构、流体、电磁、热仿真等多学科教程,点击免费领取:知乎粉丝仿真学习包
2、免费阅读更多仿真干货文章:仿真图文教程